方慝 [ fāng tè ]
谓各地的忌讳。
违忌 [ wéi jì ]
避开忌讳之事。
抵谰 [ dǐ lán ]
抵拒隐讳;抵赖。
山讳 [ shān huì ]
因避讳而不直称山名。语出《国语·晋语九》:“范献子 聘於 鲁,问 具山、敖山、鲁 人以其乡对。
抟鑪 [ tuán lú ]
即胡饼。《太平御览》卷八六○引《赵录》:“ 石勒 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摶鑪, 石虎 改曰麻饼。”
兽符 [ shòu fú ]
虎符。因避讳而改。
忌讳 [ jì huì ]
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过春节忌讳讲死人船家忌讳“沉”犯忌讳〈…
讳饰 [ huì shì ]
隐讳和掩饰。
吉祥板 [ jí xiáng bǎn ]
棺材的讳称。
山神爷 [ shān shén yé ]
方言。老虎的讳称。
语忌 [ yǔ jì ]
语言上的忌讳。
茂才 [ mào cái ]
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白铁树 [ bái tiě shù ]
指梧桐。古有因讳“铜”字而改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有讳铜者,呼…
讳犬 [ huì quǎn ]
忌讳看到母狗产仔。
掩泉 [ yǎn quán ]
没于黄泉。死的讳词。
空讳 [ kōng huì ]
毫无根据的忌讳。
尽言无隐 [ jìn yán wú yǐn ]
把话都说完,无所隐讳。
次印 [ cì yìn ]
犹次篆。正名之外的字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你用的两个字,虽不是正讳,却是个次印。”
挂腊鸭 [ guà là yā ]
上吊自尽的讳称。
正言不讳 [ zhèng yán bù huì ]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讳言 [ huì yán ]
不敢或不愿说:无可讳言。
辞曹 [ cí cáo ]
(一)、官名。(二)、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
护讳 [ hù huì ]
庇护和隐讳。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 戎 也犯赃,则为之护讳而贷其罪。天下安得不乱哉!”《金史·完颜仲德传》…
毋庸讳言 [ wú yōng huì yán ]
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
毋庸 [ wú yōng ]
无须:毋庸讳言。毋庸置疑。
【词语拼音】míng huì
【词语解释】◎ 名讳 mínghuì[name for the respected people] 古代指应该避讳的师、长之名详细解释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分用义异;合用义同名字,但含有敬意。《艺文类聚》卷六五引 晋 束晳 《劝农赋》:“条牒所领,注列名讳。” 元 汤式 《一枝花·赠人》曲:“金甌应已藏名讳,麟阁终当绘像仪。”《西游记》第五四回:“牒文之后,写上 孙悟空 、 猪悟能 、 沙悟净 三人名讳。” 曹禺 《雷雨》第一幕:“那是因为母亲的名讳是 侍萍 ,母亲临死,自己替我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