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量 [ cháng yòng liàng ]
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较安全的量;常用量一般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有些书籍称为治疗量。
镭疗器,镭源 [ léi liáo qì, léi yuán ]
◎ 镭疗器,镭源 léiliáoqì,léiyu&aacut…
孝治 [ xiào zhì ]
《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 [ dì sān dài lǐng dǎo jí tǐ dí dàng wù zhī jí ]
邓小平1989年6月16日同几位中央负责人的谈话要点。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必须要有一个核…
小行 [ xiǎo xíng ]
(一)、不识大体的行为。《庄子·缮性》:“小识伤德,小行伤道。”(二)、指小处的操守,犹小节。《汉书·贾谊传》:“布…
拔罐子 [ bá guàn zi ]
一种治疗方法,在小罐内点火燃烧片刻,把罐口扣在皮肤上,造成局部充血,以调理气血。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哮喘、腰背疼痛…
小不平 [ xiǎo bù píng ]
指身体稍有不适。《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上尝小不平,使 常融 召太子。 融 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 胡三省…
倪宗正 [ ní zōng zhèng ]
明、余姚人,字本端,号小野,諡文忠。弘治进士,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后任南雄知府。着《突兀稿》、《观海集》、《太仓稿》…
乌爹泥 [ wū diē ní ]
药物名。以茶为原料制成。可敷治小儿诸疮。始制自 东南亚 国家,我国仿造后改名为“孩儿茶”。
内闼 [ nèi tà ]
宫禁内的小门。《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 王旦 ﹞亟令舁至内闥。有詔不许还,至门,旦 已卒。”
酢浆草 [ cù jiāng cǎo ]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含草酸,有酸味。复叶,小叶三片。开黄色小花,结蒴果,圆柱形。全草均可入药,内服有解热、利尿等作…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 zhōng yāng wén huà gé mìng xiǎo zǔ ]
简称“中央文革小组”。1966年5月28日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任顾问,江青、王任重…
改良主义 [ gǎi liáng zhǔ yì ]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 一种政治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主张阶级调和、阶级合作,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实…
玼颣 [ cī lèi ]
比喻缺点,毛病。《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小有玼纇,众皆指之。” 胡三省 注:“玉病曰玼,丝节曰纇。”
夏侯建 [ xià hóu jiàn ]
人名。字长卿,生卒年不详,西汉鲁东平人。夏侯胜从兄之子,治尚书为议郎博士,至太子少傅,世称为「小夏侯」。尝与胜相非难…
五邪刺 [ wǔ xié cì ]
五邪刺为针对五种疾病所用不同针具治疗的总称,其中五邪为痛邪、大邪、小邪、热邪及寒邪。
烹鲜 [ pēng xiān ]
(一)、语本《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
渊古 [ yuān gǔ ]
远古,上古。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彼高才赡学之士,能读《坟》、《典》、《索》、《邱》,能注虫鱼草木,彼其…
曲池 [ qǔ chí ]
针灸穴位名。位于肘部桡侧,屈肘,肘横纹尽头处取穴。主治手肘拘挛、小儿麻痹、高血压、发热等。
耗折 [ hào shé ]
减少;亏损。贾思勰《齐民要术·小豆》引《氾胜之书》:“大豆,小豆,不可尽治也。古所以不尽治者,豆生布叶,豆有膏,尽治…
蚊负 [ wén fù ]
亦作“蚉负”。《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后遂以“蚊负”比喻力小任重。
舞毒蛾 [ wǔ dú é ]
拼音:wǔ dú é 解释:舞毒蛾的幼虫主要为害叶片,几周内可把树叶吃光。它的防治方法有…
宠昵 [ chǒng nì ]
(一)、见“宠暱”。(二)、亦作“宠昵”。宠爱亲近。《宋书·明帝纪》:“鴟梟小竖,莫不宠暱;朝廷忠诚,必也戮挫。”《…
便液污地 [ biàn yè wū dì ]
小便污余地也。宋、司马光《资治通监·唐纪》:「德宗建中四年,见希烈恐惧,便液污地。」;注:「便液,谓尿溺也。」
左顾右眄 [ zuǒ gù yòu miǎn ]
左看右看。细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奢侈报》:“ 信 自僦一斋,好絜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
【词语拼音】xiǎo zhì
【词语解释】(1).小的政事。《周礼·天官·冢宰》:“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2).略有政绩。《史记·秦本纪》:“夫自上圣 黄帝 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3).进行小规模的治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士人有‘ 漳河 小治则小决,大治则大决’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