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寻针 [ hǎi nèi xún zhēn ]
释义 义参「海底捞针」。见「海底捞针」条。
绣花针 [ xiù huā zhēn ]
专门用来绣花的针,比一般针短而细。如:「只要工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缝针 [ féng zhēn ]
用于各种组织缝合的器械,它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针尖,针体和针眼。针尖按形状分为园头、三角头及铲头三种:针体有近园形…
电针疗法 [ diàn zhēn liáo fǎ ]
针灸方法之一。针刺穴位得气后,留针期间应用电针仪在针柄上通以微量电流,以加强刺激作用而达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用于神经…
指南针水平仪 [ zhǐ nán zhēn shuǐ píng yí ]
针穴 [ zhēn xué ]
针灸时下针的穴位。《人民日报》1970.10.18:“有时因年老眼花看不准针穴,扎偏了,扎痛了。”
钩针 [ gōu zhēn ]
编织花边等用的带钩的针。也作勾针。
针黹 [ zhēn zhǐ ]
也作针指。指各种针线活儿。黹(zhǐ)。
点刺 [ diǎn cì ]
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上针刺的手法。是以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用拇指、食指握针柄,中指紧贴针尖上部约一分左右处,迅速刺入…
摆针 [ bǎi zhēn ]
摆动的针。如天平中柱用来指示的针。
纫针 [ rèn zhēn ]
将一缕缝合线接到缝合针的针端上。
线脚 [ xiàn jiǎo ]
亦作“线脚”。针脚。谓针线缝物之迹。
候呼内针 [ hòu hū nèi zhēn ]
针刺术术语,系一种补法,待呼气时进针。
深则欲留 [ shēn zé yù liú ]
中医基础术语,针刺方法之一。指针刺身体壮实的患者时,可深刺久留针。
蟒针疗法 [ mǎng zhēn liáo fǎ ]
蟒针是在古代“九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替针膏 [ tì zhēn gāo ]
名称:替针膏 别名:替针膏 组成:信、江子、斑蝥。
边缝 [ biān fèng ]
两物体边缘的缝接之处。 明 屠隆 《考槃馀事·宋绣画》:“ 宋 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臺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
箴管 [ zhēn guǎn ]
指缝缀之事。箴,缝衣针;管,置针线之具。
针耨 [ zhēn nòu ]
谓以针代耨,替人作针线来维持生计。
镵针 [ chán zhēn ]
亦作“鑱鍼”。箭头针。中医治病用的九种针之一。
八法针 [ bā fǎ zhēn ]
针灸疗法中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采用不同穴位、不同针法,达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目…
罗纹领 [ luó wén lǐng ]
针织方法的一种,也称罗纹领针织方式。
叠合 [ dié hé ]
重叠;重合:时针和分针每小时叠合一次。
引鍼 [ yǐn zhēn ]
亦作“ 引针 ”。1.拔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鍼,呼尽乃去。” 王冰 注:“引,引出也。”2.穿线过针孔…
针芥之合 [ zhēn jiè zhī hé ]
针芥之合(針芥之合) 同“ 针芥相投 ”。 清 方文 《赠孟六玕明府》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词语拼音】zhēn shuǐ
【词语解释】亦作“鍼水”。谓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六:“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自注:“ 蜀 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清 郑珍 《闲眺》诗:“欢声同好语,鍼水晒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