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山鼇 [ dài shān áo ]
见“ 戴山鰲 ”。
鳌抃 [ áo biàn ]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
灵鳌 [ líng áo ]
神话传说中的巨龟。语出《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鼇,背负 蓬莱之山 而…
鼇抃 [ áo biàn ]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虽代积峥嶸,而声稜悠久…
戴粒 [ dài lì ]
《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符子》:“东海 有鼇焉,冠 蓬莱 而浮游於沧海……羣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
鼇钓 [ áo diào ]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
钓鳌 [ diào áo ]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
金鳌 [ jīn áo ]
(一)、亦作“金鰲”。(一)、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唐 王建《宫词》之一:“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宋 柳…
鳌钓 [ áo diào ]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
金鼇 [ jīn áo ]
(一)、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唐 王建《宫词》之一:“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
钓鼇 [ diào áo ]
亦作“ 钓鰲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
鼇洲 [ áo zhōu ]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 黄滔《秋色赋》:“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 鼇洲 而渺瀰。”唐 皎然《杂兴》诗之二:“鹤驾何冥冥,…
鼇丘 [ áo qiū ]
海上仙山。唐 王勃《拜南郊颂》序:“负鼇丘而峻壁,据黿壑而深沟。”
六鳌 [ liù áo ]
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
鼇山 [ áo shān ]
(一)、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宋 周密…
六鼇 [ liù áo ]
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
戴山鳌 [ dài shān áo ]
传说古代 渤海 之东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
连鼇 [ lián áo ]
(一)、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
戴鳌 [ dài áo ]
见“ 戴山鰲 ”。
鼇峯 [ áo fēng ]
(一)、指翰林院。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
鯨浦 [ jīng pǔ ]
大海。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天街五裂,截鲸浦而飞芒;地纽三分,触鼇山而按节。”蒋清翊 集注:“鲸浦,谓海。”
负物 [ fù wù ]
(一)、背物;载物。《魏书·食货志》:“神龟、正光 之际,府藏盈溢,灵太后 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负物而取之。”《楚辞·天…
钟祥 [ zhōng xiáng ]
谓得福。 清 梅曾亮 《原任预告大学士戴公墓碑》:“ 庾山 建标,四 戴 钟祥。”
方山巾 [ fāng shān jīn ]
古儒者所戴的软帽。形制似方山冠。唐 李白《嘲鲁儒》诗:“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明 徐咸《西园杂记》卷上:“嘉靖 …
圣海 [ shèng hǎi ]
指传说中海外仙人所居之处。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驾鼉梁於圣海, 秦皇 息鞭石之威;泛鼇钩於仙洲,愚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