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望 [ xiá wàng ]
远眺;远望。 晋 陆云 《九愍·行吟》:“登高山以遐望,悲悠处之淹流。”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
情见乎言 [ qíng jiàn hū yán ]
qíng xiàn hū yán 情见乎言(情見乎言) 同“ 情见乎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 …
苍舒 [ cāng shū ]
远古传说中人名。八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
长便 [ zhǎng biàn ]
(1).长远利益。(2).谓长久方便之计。《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姐姐寅(夤)夜之间,因何来到此…
远辱 [ yuǎn rǔ ]
敬称他人从远方来临。《韩诗外传》卷六:“ 郑伯 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大祸,使大国之君沛焉,远辱至此。’”《史…
神德 [ shén dé ]
高洁的品德。《楚辞·贾谊<惜誓>》:“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王逸 注:“言彼神智之鸟,乃与圣人合德,见非…
天飞 [ tiān fēi ]
(一)、语出《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以“天飞”喻升居高位,贵显得志。(二)、喻践帝位。(三)、语本《诗…
顺寂 [ shùn jì ]
顺化圆寂。佛教称僧尼死亡。晋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以世情难割,乃制七日展哀,至期始顺寂,即 义熙 十二…
消屈 [ xiāo qū ]
耗尽;消歇。 唐 白居易 《立制度策》:“上下无羡耗之差,财力无消屈之弊。” 明 高攀龙 《讲义·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
题西林壁 [ tí xī lín bì ]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西林,即庐山西林寺。全文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傅奕 [ fù yì ]
唐代邺人。武德中,为太史令,上疏诋佛法,贞观中卒。善数,注《老子》,又集魏晋以来与佛教议驳者为〈高识篇〉。见《旧唐书…
泣铜驼 [ qì tóng tuó ]
典源《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1释义铜驼指用铜铸制…
远窜 [ yuǎn cuàn ]
(1).逃窜远处。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翕然凤举,远窜 荆蛮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肃 邀 羽…
夐异 [ xuàn yì ]
远不同于一般;大不相同。宋 张淏《云谷杂记》卷三:“太宗 天资超絶,识见夐异,非 秦 汉 以下帝王所可及。”明 沉德…
寥邈 [ liáo miǎo ]
(一)、高远;遥远。唐 吴筠《游仙》诗:“高真诚寥邈,道合不我遗。孰谓 姑射 远,神人可同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蒙夫 [ méng fū ]
蒙昧无知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学问之士,好语虚无之事,争著彫丽之文,以求见异於世,品人鲜识,从而高…
碣馆 [ jié guǎn ]
(1).见“ 碣石馆 ”。(2).借指王侯府第。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汉王元昌》:“﹝ 汉王 ﹞天人之姿,博综…
阴识 [ yīn shí ]
(1).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有阴文、阳文之别,阴文的款识称“阴识”。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
鴳鸿 [ yàn hóng ]
亦作“鷃鸿”。鴳雀与鸿鸟。两种大小悬殊的鸟。比喻人们才识的高下。元 周伯琦《至正元年复科举乡贡进士纪事》诗:“讎校稽…
佛驮跋陀罗 [ fó tuó bá tuó luó ]
?Buddhabhadra之音译。南朝宋高僧,天竺国人。晋义熙中,姚秦随沙门智俨至长安后,渡江入庐山,与慧远交,为庐…
微禄 [ wēi lù ]
菲薄的俸禄。唐 高适《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诗:“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宋 陆游《秋夜》诗:“生计依微禄,…
玄明 [ xuán míng ]
(1).谓光线暗淡。《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 陈奇猷 校释:“冬至时,日光斜射北半…
达见 [ dá jiàn ]
(1).明白透彻地预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惟君天资忠亮,命世作佐,深覩历数,达见废兴。” 明 王世贞 《艺…
远山 [ yuǎn shān ]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
野鹤 [ yě hè ]
鹤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隐士。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