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 [ tài yī yuàn ]
皇室中掌理医药事物的机构。秦、汉有太医令,主医药,后代沿袭设置。隋称署。宋称局。金始称太医院,元、明、清因之。
全科医生 [ quán kē yī shēng ]
指掌握医学各科知识,在社区和家庭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生。
中西汇通 [ zhōng xī huì tōng ]
中西医汇通派是受西方医学影响而出现的融合中、西两种医学的流派。
医书 [ yī shū ]
讲述医学的书籍(多指中医的)。
以药养医 [ yǐ yào yǎng yī ]
以药养医是中国一段历史时期内的一种医疗体制,起源于1950年代,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
军医 [ jūn yī ]
军队中担任卫生医疗工作的医生,一般由受过系统的军医教育或具有军队卫生医疗工作经验的人员充任军事单位有军衔的高级医官
医方 [ yī fāng ]
(一)、医生和方士。《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二)、医术,医道。北齐 颜之推《…
疡医 [ yáng yī ]
(1). 周 代医官之一。后世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士俗不可医 [ shì sú bù kě yī ]
俗:庸俗;医:医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医流 [ yī liú ]
指医生,医家。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武肃王 左右筭术、医流,无非名士。”
临床经验 [ lín chuáng jīng yàn ]
医学上指医生具有对病人实际观察和治疗疾病的经历。如:「这位医生已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医术非常高明。」
医疗卡 [ yī liáo kǎ ]
医疗卡是区别与城镇居民医保卡、城镇职工医保卡、新农村合作医疗证的,由某指定医院专门发放给百姓,且仅限于在该医院使用的…
附扁和缓 [ fù biǎn hé huǎn ]
古代四大名医的并称。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附扁和缓,治疾之圣也。”王明校释:“附,俞跗;扁,扁鹊;和,医和;缓,…
巡医 [ xún yī ]
巡回医疗:参加下乡巡医活动。
医道 [ yī dào ]
治病的本领(多指中医):医道高明。
坏病 [ huài bìng ]
中医谓因医治不当而成的顽症、重病。
西医 [ xī yī ]
(一)、从欧美各国传入中国的医学。(二)、运用上述医学理论和技术治病的医生。
医护人员 [ yī hù rén yuán ]
医生、护士等负责医疗看护病人的人。
诊所 [ zhěn suǒ ]
(一)、个人开业的医生给病人治病的地方。(二)、规模比医院小的医疗机构。
中医 [ zhōng yī ]
(一)、中国传统的医学。(二)、用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
实习医生 [ shí xí yī shēng ]
在教学医院中实地接受临床训练,而还不是正式合格的医生。我国教育制度中,七年级医学生或六年级牙医学生均属之。
统方 [ tǒng fāng ]
医院对医生用药信息量的统计。
秦医 [ qín yī ]
(一)、指扁鹊。古之良医。(二)、泛指良医。
林上卿 [ lín shàng qīng ]
男,13岁从名医研习歧黄;19岁开始行医,26岁自开诊所,曾荣获"福鼎八大名医"称号,任任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
医诉 [ yī sù ]
因对医院不满而对医院提出诉求的人。
【词语拼音】shì yī
【词语解释】市井中行医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北方人市医皆称衙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这个人絶没有一点 上海 市医习气,如果要请,兄弟再加个条子,包管即刻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