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慝 [ sōu tè ]
隐慝。隐瞒为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杜预 注:“蒐,隐也。”
赑匿 [ bì nì ]
大逆不道。匿,同“慝”。邪恶。
修慝 [ xiū tè ]
(一)、同“脩慝”。(二)、谓改正过错。
隐慝 [ yǐn tè ]
别人不知的罪恶,不可告人的罪恶。《左传·僖公十五年》:“震 夷伯 之庙,罪之也,於是 展氏 有隐慝焉。”孔颖达 疏:…
谗慝 [ chán tè ]
(一)、邪恶奸佞。《左传·成公七年》:“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
阴隐 [ yīn yǐn ]
暗地,暗中。《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清 洪亮吉 诂:“阴慝,谓阴隐为恶也。”
大慝 [ dà tè ]
极邪恶的人。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慝适去,稂莠不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敦之诈》:“人之不近人情者,…
怨慝 [ yuàn tè ]
犹怨恶。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按 延 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搆姦,罔上害民,所在荒乱,…
批扞 [ pī gǎn ]
亦作“ 批捍 ”。抨击。《墨子·修身》:“譖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 汉 焦赣 《易林·睽之贲》:“…
八疵 [ bā cī ]
谓人的八种缺点,即摠、佞、谄、谀、谗、贼、慝、险。
元辟 [ yuán pì ]
国君。 宋 苏舜钦 《夜中》诗:“邪慝弗萌,元辟復位。”
淫心慝行 [ yín xīn tè xìng ]
心思淫乱而行为邪慝。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后三日,复徙军于檇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曰:『其淫心〔…
无慝 [ wú tè ]
无恶意;不变心。《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又何患焉?”《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
侧慝 [ cè tè ]
与「侧匿」同。《汉书·孔光传》:「时则有日月乱行,谓朓侧慝。」
狙慝 [ jū tè ]
狡诈邪恶。 宋 陈造 《官务》诗:“缔彼刀笔吏,表里肆狙慝。”
省慝 [ shěng tè ]
反省过错。 明 王世贞 《左逸》:“尔犹不省慝,而睥睨其共辟,以干天诛。”
疵慝 [ cī tè ]
错失、过恶。《陈书·留异传》:“朕志相成养,不计疵慝,披襟解带,敦喻殷勤。”
伪烽 [ wěi fēng ]
伪擧之烽火也。晋、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阻众,淫嬖襃以纵慝。」
谗慝之口 [ chán tè zhī kǒu ]
谗:说别人坏话;慝:邪恶。进谗言的恶人的嘴,专进谗言的恶人的嘴。
黩近 [ dú jìn ]
狎近。《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昏世之主,不可黷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閒其中者。”
黄孽 [ huáng niè ]
指 王莽 。 王莽 自称为 黄帝 之后,簒位后改服色为黄色,故称。见《汉书·王莽传上》。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
旁瞩 [ páng zhǔ ]
遍视。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 延英 旁瞩,念故老之不来; 讲武 前临,消羣慝之交构。”
衺慝 [ xié tè ]
奸恶。 宋 曾巩 《御史知杂制》:“夫振举纪纲以阐明法度,纠绳衺慝以肃正臣工。”
诈慝 [ zhà tè ]
奸诈邪恶。《左传·襄公四年》:“浞 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 羿 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纠慝 [ jiū tè ]
惩处邪恶。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五》:“夫象以典刑,揆诸《舜典》,则在流赎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饰,质之司寇,顾…
【词语拼音】tè zuò
【词语解释】谓奸恶之人乘机而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杜预 注:“日冥,姦人将起。”《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 鞅(商鞅)法穷而慝作,斯(李斯)义败而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