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爪断发 [ jiǎn zhǎo duàn fā ]
翦:同“剪”。原指古人占卜祭祀时剪掉头发,断掉脚趾来代替身体作牺牲品。
剪剔 [ jiǎn tī ]
剪理整刷。 唐 杜甫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诗:“紫燕自超诣,翠駮谁剪剔。”
视险若夷 [ shì xiǎn ruò yí ]
shì xiǎn ruò yí 视险若夷(視險若夷) 见“ 视险如夷 ”。
剪发 [ jiǎn fà ]
剪短[人]的头发。
断截截 [ duàn jié jié ]
形容剪裁利索。
蜡剪 [ là jiǎn ]
剪烛花的用具。
科松 [ kē sōng ]
修剪松树繁枝。
断机杼 [ duàn jī zhù ]
剪断织布机上的布。
剪力 [ jiǎn lì ]
剪力是指造成剪切作用的一对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之作用力之一。--作者:赵怡钦
任禁 [ rèn jìn ]
任为南夷之乐,禁为北夷之乐。《昭明文选·左思·魏都赋》:「韎昧任禁之曲。」善注:「《孝经钩命决》曰:『东夷曰昧,南夷…
枭翦 [ xiāo jiǎn ]
亦作“梟剪”。消灭,歼灭。
撮子 [ zuǒ zi ]
撮:剪下一撮子头发。
刃口 [ rèn kǒu ]
刀剪等的刃儿;刀口。
践伐 [ jiàn fá ]
犹剪伐,诛灭。践,通“翦”。
断发 [ duàn fà ]
截短头发;剪断头发。
削发为尼 [ xuē fà wéi ní ]
把头发剪掉成为尼姑。
裁剪 [ cái jiǎn ]
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裁剪技术。这套衣服裁剪得很合身。
华夷之辨 [ huá yí zhī biàn ]
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剪纸 [ jiǎn zhǐ ]
一种民间工艺,用纸剪或刻成人物、花草、虫鱼、鸟兽等形象。也指剪成或刻出的工艺品
帵子 [ wān zi ]
剪裁衣服剩下的大片的布料,特指剪裁中式衣服挖夹肢窝剩下的那块布料。
独门绝活 [ dú mén jué huó ]
特有、专门的方法或技巧。如:「单手操三把利剪修剪头发是他的独门绝活,招徕不少客人。」
剪灯 [ jiǎn dēng ]
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鏖剪 [ áo jiǎn ]
谓经过苦战予以剪除。
穗条 [ suì tiáo ]
用于剪取插穗的枝条。
省亭隧 [ shěng tíng suì ]
省:裁剪。亭隧,也写做“亭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