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 [ zòu míng qǔ ]
以奏鸣曲式写成的独奏器乐曲。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一般由三或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诏疏 [ zhào shū ]
诏书和奏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 陈寿 之《志》何取焉! 汉 实有《纪》,其体如《传》;条章不为《书》…
擡写 [ tái xiě ]
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
容制 [ róng zhì ]
样式;形制。 晋 成公绥 《琵琶赋》:“簫韶九奏,物有容制。”《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调露 二年,幸 洛阳 城南…
刊校 [ kān xiào ]
修改校正。《旧唐书·褚无量传》:“ 无量 以内库旧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也。…
通政司 [ tōng zhèng sī ]
明 清 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韬戎 [ tāo róng ]
指军事机宜。 明 陈子龙 《会极门接诸司奏章》诗:“御书垂象纬,封事半韜戎。”
琴书 [ qín shū ]
曲艺的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坠琴,故名。有山东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等。
迭奏 [ dié zòu ]
(1).交替或轮流奏乐。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秦筝发徽,二八迭奏。”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 …
程篇 [ chéng piān ]
犹篇章。指奏议策论之类的文章。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甫上程篇,遽尘宠任。”
监撰 [ jiān zhuàn ]
监督编撰。《北史·文苑传序》:“﹝ 后主 ﹞三年,祖珽 奏立 文林馆,於是更召引文学士,谓之待詔 文林馆 焉。珽 又…
九奏乐 [ jiǔ zòu yuè ]
由九支乐曲组成的宫廷宴会音乐。《明史·太祖本纪》:“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羣臣於 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按,《明史·乐…
脯羞 [ fǔ xiū ]
干制的肉类食品。《汉书·礼乐志》“乾豆上,奏登歌” 唐 颜师古 注:“乾豆,脯羞之属。”
陔鼓 [ gāi gǔ ]
奏《陔夏》时伴奏之鼓。鼓点节奏用戒失礼。
简板书 [ jiǎn bǎn shū ]
一种比较独特的传统曲艺形式,俗称坠子书、河南坠子或响板书,因使用坠子弦(又名坠琴)伴奏而得名。
奏稿 [ zòu gǎo ]
亦作“奏藁”。奏章的草稿。
山公啓事 [ shān gōng qǐ shì ]
晋山涛甄拔人物的启奏。《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启拟数人,詔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
奏事 [ zòu shì ]
(一)、向皇帝陈述事情。《史记·汲郑列传》:“上尝坐武帐中,黯 前奏事。”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 晚年…
分敍 [ fēn xù ]
分别顺序、次第。《晋书·律历志上》:“是故郊祀朝宴,用之有制,歌奏分敍,清浊有宜。”
票旨 [ piào zhǐ ]
明 清 时代,内阁学士代皇帝批答章奏,书写批语于票签,贴各疏面,谓之“票旨”。
及等 [ jí děng ]
犹合格。宋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四书》:“亦一二年幸而以为不谬,可以及等而奏之。”
封题 [ fēng tí ]
(一)、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二)、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三)、引申为书札的代称。(四)、犹封奏。
封词 [ fēng cí ]
上奏天神的奏章。
张奏 [ zhāng zòu ]
犹敷奏。铺陈奏上。
抬写 [ tái xiě ]
同“擡写”。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
【词语拼音】zòu shū
【词语解释】(一)、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二)、泛指奏章。宋 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三)、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四)、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