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翅 [ píng chì ]
平张翅翼。
青翼 [ qīng yì ]
见“青鸞翼”。
兽伏 [ shòu fú ]
(一)、谓兽类因恐惧而俯伏。(二)、指如兽之蛰伏。(三)、喻人因害怕等原因而降伏,顺服。
伏行 [ fú háng ]
隐伏运行。《史记·天官书》:「伏行土舍百三十日。」
伏鬼 [ fú guǐ ]
隐伏之鬼。《荀子·解蔽》:「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
淮阴平楚 [ huái yīn píng chǔ ]
即《十面埋伏》。琵琶大曲名。详“十面埋伏”。
比翼连枝 [ bǐ yì lián zhī ]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擿伏发隐 [ tī fú fā yǐn ]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壮翼 [ zhuàng yì ]
健壮的羽翼。亦指善飞的鸟。 晋 左思 《魏都赋》:“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鏤於青霄。”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
假翼 [ jiǎ yì ]
借翼也。《三国志·蜀书·许靖传》:「虽仰瞻光灵,延颈企踵,何由假翼自致哉。」
鼻张 [ bí zhāng ]
鼻翼翕张。
扶毂 [ fú gǔ ]
扶翼车轮。
伏莽 [ fú mǎng ]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三翮六翼 [ sān hé liù yì ]
九鼎的别名。《史记·楚世家》:“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司马贞索隐:“三翮六翼,亦谓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章…
云鹣 [ yún jiān ]
即鹣。比翼鸟。
灵翼 [ líng yì ]
神鸟的羽翼。
三庚 [ sān gēng ]
(一)、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二)、三伏。
济济翼翼 [ jì jì yì yì ]
盛貌。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搢绅之士,济济翼翼,各威其乡,陵富挟贵。”
典象 [ diǎn xiàng ]
指典章。 晋 荀勖 《晋四厢乐歌·翼翼》:“树之典象,诲之义类。上教如风,下应如卉。”
伏瘗 [ fú yì ]
古代祭祀之仪式。《周书·秋官·犬人》:「伏瘗亦如之。」注:「伏,谓伏犬以王车轹之。瘗,谓埋祭也。」
伏辰 [ fú chén ]
《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孔颖达 疏:“日月聚会为辰,星宿不见为伏……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
戢翮 [ jí hé ]
敛翼止飞。
翼子 [ yì zǐ ]
翼助子孙。
伏鑕 [ fú zhì ]
谓伏砧而受刑也。班彪〈王命论〉:「润镬伏鑕。」注:「鑕,砧也。」
鸾翼 [ luán yì ]
鸾鸟的翅翼。比喻裙裾。 唐 李贺 《兰香神女庙》诗:“舞珮翦鸞翼,帐带涂轻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