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同之 [ hào wù tóng zhī ]
好:爱好,喜欢;恶:讨厌,憎恨;同之:使其一样。对于某种事物有同样的爱好或憎恨。
憎恚 [ zēng huì ]
厌恶怨恨。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 衡 骄傲转甚,一州人士,莫不憎恚。”
羞恶之心 [ xiū wù zhī xīn ]
对自己犯了错误觉得羞耻和对别人干了坏事感到憎恶的心情。
恨恶 [ hèn wù ]
憎恨,厌恶,厌恶痛恨。
嫉恨 [ jí hèn ]
因忌妒而愤恨;憎恨。
侧目观看 [ cè mù guān kàn ]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僔僔 [ zǔn zǔn ]
聚貌。《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 汉 王逸 注:“总总,犹僔僔,聚貌。”《左传·僖公十五年》“《诗》曰‘下民之…
剥面 [ bāo miàn ]
剥去面皮,憎其厚颜也。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元理以手击牀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剥其面皮矣。』。」;《裴启…
好恶乖方 [ hào wù guāi fāng ]
情趣不同,爱憎各异。
憎疾 [ zēng jí ]
亦作“憎嫉”。厌恶妒忌。
余桃啖君 [ yú táo dàn jūn ]
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愤世忌俗 [ fèn shì jì sú ]
个人对自认为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彰善瘅恶 [ zhāng shàn dàn è ]
表扬好的,憎恨坏的。
疾非 [ jí fēi ]
憎恶不合理的事物。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 ]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雠疾 [ chóu jí ]
亦作“讐疾”。仇恨,憎恨。
愤世疾俗 [ fèn shì jí sú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疾固 [ jí gù ]
谓憎恶世俗固塞鄙陋。
愤世妒俗 [ fèn shì dù sú ]
指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瘟神 [ wēn shén ]
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比喻作恶多端、面目可憎的人或邪恶势力
投畀豺虎 [ tóu bì chái hǔ ]
(把坏人)扔去喂豺狼虎豹。比喻对坏人的强烈憎恨。《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畀(bì):给予。
究究 [ jiū jiū ]
(一)、相互憎恶貌。(二)、不止貌。
逆畜 [ nì chù ]
詈词。憎称忤逆不孝的儿子。
波旬 [ bō xún ]
魔王名,为欲界第六天之主,其义为恶者、杀者。常以憎恨佛法,杀害僧人为事。
外号 [ wài hào ]
人的本名以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