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 [ gēn gǔ ]
解剖学名词。形成足跟的骨。是足跟骨中最大骨,足部向后方隆起处附着有足跟腱,前方与跖方骨,上方与距骨形成关节。--作者…
髂骨 [ qià gǔ ]
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左右各一,略呈长方形,上缘略呈弓形,下缘与耻骨和坐骨相连而形成髋骨。
距骨 [ jù gǔ ]
(一)、高等脊椎动物的跗骨的近侧骨之一,被认为相当于许多低等脊椎动物的胫侧骨与中间介质的融合。(二)、负担人体重量的…
解骨 [ jiě gǔ ]
犹尸解。解脱骸骨。谓登仙。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谓骨体懈倦。《国语·越语下》:“…
五趾骨 [ wǔ zhǐ gǔ ]
五趾骨为骨名,与跖骨构成跖趾关节,针灸学中经外奇穴八风穴位于趾骨间,可治疗趾痛、足跗肿痛等病症。
颊骨 [ jiá gǔ ]
颊骨是整个脸型的骨头,也就是连着下巴到两边耳朵上的骨头。
足宽 [ zú kuān ]
胫侧跖骨点至腓侧跖骨点的距离。
骨肥厚 [ gǔ féi hòu ]
骨组织(尤其颅骨组织)的过度形成。
跎蹉 [ tuó cuō ]
蹉跎;光阴虚度。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以龙拏虎掷之 加里波的 ,一旦投闲置散于故乡万里之外,揽镜华…
仙人盖 [ xiān rén gài ]
头盖骨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天灵盖》:“脑盖骨、仙人盖、头颅骨。”
毛骨俱竦 [ máo gǔ jù sǒng ]
释义 义参「毛骨悚然」。见「毛骨悚然」条。
内骨骼 [ nèi gǔ gé ]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的支架,是由许多块骨头和软骨组成的。见〖骨骼〗。
敲骨吸髓 [ qiāo gǔ xī suǐ ]
砸碎骨头吸骨髓。比喻残酷剥削。
暴骨 [ pù gǔ ]
(一)、暴露尸骨。指死于郊野。《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陆德明 释文:“暴骨,蒲木反,本或作曝…
齑身粉骨 [ jī shēn fěn gǔ ]
齑身粉骨(齏身粉骨) 犹言粉身碎骨。 明 王守仁 《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齏身粉骨,亦无以报。”
跟骨骨折 [ gēn gǔ gǔ zhé ]
跟骨骨折gēn gǔ gǔ shé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
砭骨 [ biān gǔ ]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砭骨。奇痛砭骨。
足部骨折 [ zú bù gǔ zhé ]
足部骨折zú bù gǔ shé 疾病概述 足部骨折是指发生于足部距骨、跟…
脆骨 [ cuì gǔ ]
动物的软骨作为食品时叫脆骨。
锁骨观音 [ suǒ gǔ guān yīn ]
亦作“鏁骨观音”。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清吴伟业《王郎曲》:“鏁骨观音变现身,反腰贴地莲花吐。”清赵翼《游焦山至扬州…
鼻骨骨折 [ bí gǔ gǔ zhé ]
拼音:bí gǔ gǔ shé 解释:鼻骨骨折(fractureofnasalbone)…
勾股 [ gōu gǔ ]
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在立竿测太阳高度时,日影为勾,标竿为股。广义说法,包括勾股定理的…
耻骨 [ chǐ gǔ ]
人和哺乳动物腰带组成骨之一。左、右耻骨在正中线会合成耻骨联合,由上、下两支参与构成骨盆的腹外侧壁。
髌邢 [ bìn xíng ]
髌髌:膝盖骨。古代除去膝盖骨的酷刑。
人骨 [ rén gǔ ]
人之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人骨》:「集解,时珍曰:『许慎云:『骨者肉之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