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旗 [ liú qí ]
含义旒旗 指铭旌,古人用以书德行。历史记载《文选·潘岳》:“行以号彰,德以述美。敢托旒旗,爰作斯诔。
近代 [ jìn dài ]
(一)、历史学上通常指资本主义时代。在中国历史分期上多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也有人主张将其下限…
敦牂 [ dūn zāng ]
古称太岁在午之年为“敦牂”,意为是年万物盛壮。《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 郝懿行 义疏:“《占经》引 …
历本 [ lì běn ]
历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僖宗 入 蜀 ,太史歷本不及 江 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 鲁迅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guó jiā lì shǐ wén huà míng chéng ]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的。截至2011年11月,中国政府已将118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
怀古咏史 [ huái gǔ yǒng shǐ ]
怀古咏史在人文学术中﹐文学与历史﹐似特别相连而相近。文学作品﹐同时包涵历史人物与事迹之敍述记载﹐而最初之历史着作﹐亦…
唯物主义 [ wéi wù zhǔ yì ]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包坨 [ bāo tuó ]
湖北省通山县的传统特色食品,在通山境内有着悠久历史,和北方水饺一样,每到过年时全家人必吃的,寓意团圆的意思。
文学思潮 [ wén xué sī cháo ]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家群在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美学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文学思想潮流。在每一历史时期,往往都有一种占主导地…
中国小说史略 [ zhōng guó xiǎo shuō shǐ lüè ]
鲁迅著。二十八篇,系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
辞简义赅 [ cí jiǎn yì gāi ]
辞简义赅(辭簡義賅)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賅,易致舛讹,於每篇…
庚戌年 [ gēng xū nián ]
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70年,1910年,1850年···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
正气歌 [ zhèng qì gē ]
诗篇名。南宋文天祥作。写于作者被囚禁大都(今北京)狱中时。诗中列举许多历史人物取义成仁、宁死不屈的事例,歌颂这种浩然…
新容 [ xīn róng ]
新面貌。《历史研究》1975年第6期:“古老 黄河 展新容。”《诗刊》1977年第10期:“社会主义的彩虹,打扮出山…
辩证唯物主义 [ biàn zhèng wéi wù zhǔ yì ]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
革命现实主义 [ gé mìng xiàn shí zhǔ yì ]
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要求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珍贵树木 [ zhēn guì shù mù ]
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者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国家禁止、限制出口…
尾巴主义 [ wěi bā zhǔ yì ]
指放弃领导,依从落后意见行事的思想倾向。邹韬奋《经历》三十:“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茅盾《子夜》十五:“如果我犯了…
纪念馆 [ jì niàn guǎn ]
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建筑物:鲁迅纪念馆。南昌起义纪念馆。
正义 [ zhèng yì ]
(一)、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伸张正义。主持正义。(二)、属性词。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正义的事业。正义的战争。…
年表教学法 [ nián biǎo jiāo xué fǎ ]
陈丽华(民87)即根据<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一书所揭示的「有效社会科教与学的愿景」提出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必须具备五项特…
哲学的党性 [ zhé xué de dǎng xìng ]
也称“哲学的党派性”。指哲学中存在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
缘文生义 [ yuán wén shēng yì ]
缘文生义(緣文生義) 望文生义。谓读书不明确切意义,只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距来”…
中央档案馆 [ zhōng yāng dàng àn guǎn ]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1959年建于北京。收藏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具有全国意义的革命历史档案和资料,以及建…
眇思 [ miǎo sī ]
精湛的思想。 汉 王充 《论衡·超奇》:“ 孔子 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復因史记者,眇思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