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德礼物 [ bù dào dé lǐ wù ]
德礼 [ dé lǐ ]
(一)、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
有德 [ yǒu dé ]
(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 注:“德,能…
四维 [ sì wéi ]
(一)、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代统治者把礼、义、…
备礼 [ bèi lǐ ]
谓礼仪周备。《诗·小雅·鱼丽序》:“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汉 蔡邕《郭有道碑》:“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贞节 [ zhēn jié ]
(一)、坚贞的节操。(二)、封建礼教所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
次道德 [ cì dào dé ]
次道德也称“亚道德:’,指违法者等特定群体在实施不正当行为时,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的意识,如小偷窃取他人钱包后,…
圣人忘情 [ shèng rén wàng qíng ]
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
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凶德 [ xiōng dé ]
违背仁德的恶行。《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
任德 [ rèn dé ]
谓主政应用德化。《汉书·礼乐志》:「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汉、王充《论衡·非韩》:「治国之道,当任德也。」;汉…
礼乐崩坏 [ lǐ yuè bēng huài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三德 [ sān dé ]
(1).三种品德。随文而异。《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孔颖达 疏:“此三德者,人君之德…
礼坏乐缺 [ lǐ huài yuè quē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失贞 [ shī zhēn ]
指女子失去贞洁,贞的意思是: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
三纲五常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王德 [ wáng dé ]
王者之德行。《庄子·天地》:“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南朝 宋 何承天 《白鸠颂》:“王德所覃,物以应显。” 宋 …
费隐 [ fèi yǐn ]
谓政治主张不同则隐居不仕。语本《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郑玄 注:“言可隐之节也。费犹佹也,道不费则仕。…
常德 [ cháng dé ]
谓始终不变的品德。《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復归於婴儿。”案: 马王堆 汉 墓帛书《…
良马见鞭影而行 [ liáng mǎ jiàn biān yǐng ér xíng ]
(谚语)比喻有才德者,能自我要求,不用他人督促。《景德传灯录.卷二七.诸方杂举徵拈代别语》:「外道问佛云:『不问有言…
不殰 [ bù dú ]
胎不坏死。《礼记·乐记》:“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郑玄 注:“内败曰殰。” 陆德明 释文:“殰…
中庸 [ zhōng yōng ]
(一)、书名。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南宋朱熹…
不道德的礼物 [ bù dào dé de lǐ wù ]
为天地立心 [ wéi tiān dì lì xīn ]
儒家以天地代表自然,自然具有德能,故天地有情,也有心,天地之心简称天心。宋儒张载主张天人合一,人应得天心为心,才…
伦类 [ lún lèi ]
(一)、事物之条理次序。(二)、指按不同的等类区分事物,使之条理化。(三)、流辈。(四)、指类同。(五)、人伦道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