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通 [ lù tōng ]
(一)、春秋 楚 人,字 接舆。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佯狂不仕。时人称为 楚狂。汉 刘向《列仙传·陆通》:“陆通 者…
丁父 [ dīng fù ]
蔓性灌木名。通草之别名,又名木通、丁公滕、葡子、山女、丁翁。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草》:「丁父,附支、蓪草也。」
兖石铁路 [ yǎn shí tiě lù ]
从山东兖州经曲阜、临沂到日照石臼港,长308千米。1985年通车。是兖州、滕枣等煤田煤炭的出海通道。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桥梁 [ qiáo liáng ]
(一)、为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二)、比喻能连接沟通双方的人或事物:桥梁作用。友谊的…
旱桥 [ hàn qiáo ]
横跨在经常没有水的山谷、河沟或城市交通要道上空的桥。
分茅岭 [ fēn máo lǐng ]
即 十万大山。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
摧山搅海 [ cuī shān jiǎo hǎi ]
摧:毁坏;搅:搅动。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神通极大,声势吓人。
水窠 [ shuǐ kē ]
即太湖石。通体多孔而玲珑剔透,可用以装治假山,点缀庭院。
溪谷 [ xī gǔ ]
(一)、被溪流侵蚀的狭陡的凹谷。(二)、通常有小溪或河流的低地或低洼地带。(三)、山与山之间低陷的地方。
頫首 [ fǔ shǒu ]
犹低头。《汉书·陈胜项籍传赞》:“百粤 之君頫首係颈,委命下吏。”颜师古 注:“邓展 曰:‘頫音俯。’古俯字。”宋 …
倚商 [ yǐ shāng ]
蔓草名,即通草。《尔雅·释草》:「倚商,活脱。」注:「即离南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通脱木》:「释名,颂曰:『…
藏风聚气 [ cáng fēng jù qì ]
通风凉爽。《西游记.第二五回》:「权在山坡下藏风聚气处,歇歇再走。」
蔽茂 [ bì mào ]
茂盛。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沛》:“沛者,草木之蔽茂,禽兽之所蔽匿也。”
修祀 [ xiū sì ]
祭祀。《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轮缘 [ lún yuán ]
切割成曲线形的缘子,通常用在有装饰的屋架或山墙框架上。
清虚观 [ qīng xū guān ]
清虚观又名福山寺、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连州保安人廖清虚居福山修炼,光大二年上升。
山斋 [ shān zhāi ]
山中居室。 南朝 梁 萧统 《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陈书·孙瑒传》:“常於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
伯气 [ bà qì ]
霸王气象。伯,通“霸”。元 吴师道《赤壁图》诗:“风火千年消伯气,江山一幅掛清愁。”明 高启《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
徒士 [ tú shì ]
指服役的人。《东观汉记·邓训传》:“永平 中,治 滹沱、石臼河,从 都虑 至 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 吏民苦转运,所…
刊削 [ kān xuē ]
削除。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未见好德,愚窃惑焉。即命刊削,投杖不暇。”《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
饥乏 [ jī fá ]
(一)、飢饿困乏。《史记·平準书》:“其明年,山 东被水菑,民多飢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人生衣趣以…
通才练识 [ tōng cái liàn shí ]
通才练识(通才練識)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唐 崔尚 《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
附禺 [ fù yú ]
即 鲋鰅山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河水 之间, 附禺之山 , 帝顓頊 …
邓牧 [ dèng mù ]
邓牧(1247年-1306年),字牧心,号文行,又号九鉴山人,世称「文行先生」,中国南宋末年至元朝前期钱塘(今浙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