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抛锚 [ sī xiǎng pāo máo ]
'思想抛锚,指人遇到思想上想不通的事,闹情绪,处事抱消极态度这几天他没有来上班,听说是对工种不满意,思想抛锚
锚位 [ máo wèi ]
船舶抛锚处的地理位置。
起锚 [ qǐ máo ]
把锚拔起,船只开始航行。
依泊 [ yī bó ]
碇泊也。汉、张衡〈周天大象赋〉:「历玉横以汪洋,七星而依泊。」
掣锚器 [ chè máo qì ]
船舶航行时,用以收紧锚的制动装置。
配体 [ pèi tǐ ]
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
弃链器 [ qì liàn qì ]
使锚链末端迅速与船体脱开的专用装置。
啓碇 [ qǐ dìng ]
亦作“啟椗”。谓开船。碇、椗,系船的石墩。李烈钧《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辛亥革命》:“略事补充,復启椗西上。”阿英《流…
锚泊 [ máo bó ]
(船舶等)借助于锚而停留在水面某处。
锚地 [ máo dì ]
水域中专供船舶抛锚停泊及船队编组的地点。
锚链 [ máo liàn ]
连结铁锚和船舶的铁链。《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我终于放弃了我的追求……在一个陌生的还待得下去的港湾里抛下了锚…
锚爪 [ máo zhǎo ]
锚端的钩爪。用以钩住水底或岸边的东西,以稳定船舶。
碇石 [ dìng shí ]
沉在水底,使船只固定,便于停泊的大石。《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下碇 [ xià dìng ]
把系船的石墩放到岸上或水底,使船停住,借指停船抛锚。
石锚 [ shí máo ]
一种用石块做成的应急锚,通常缠缚着木棒。
开岸 [ kāi àn ]
启碇离岸。《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差正官一员於舶船开岸之日,亲行检视。”
拦车 [ lán chē ]
拦阻行驶的车辆。如:「她的车在半路抛锚了,只好在路旁拦车求援。」
系泊 [ jì bó ]
用链条、缆绳、锚或其它工具把船艇飞行器定位的动作系泊浮筒
铁十字 [ tiě shí zì ]
铁锚。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舟具》:“铁十字,铁猫,所以矴船。”
停泊 [ tíng bó ]
指船舶靠于码头、泊于锚地或系于浮筒。分生产性停泊和非生产性停泊。
矴石 [ dìng shí ]
亦作“碇石”。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新唐书·杨瑒传》:“事益於人,书名史氏足矣。若碑颂者,徒遗后人作碇石耳。…
石礁 [ shí jiāo ]
礁石。 刘白羽 《长江三日》:“眼看一片灰色石礁布满水面, 江津号 却抛锚停泊了。”
浮筒 [ fú tǒng ]
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闭金属筒,下部用铁锚固定,用来系船或做航标等。
绞盘 [ jiǎo pán ]
利用轮轴的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机械。船上起锚和用绳索牵引重物等都用绞盘。
舾装数 [ xī zhuāng shù ]
是通过各种船舶数据计算出来的,用于确定锚,系泊索破断力,系泊索数量等的一个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