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用 [ yǒu gōng yòng ]
梵语sa^bhoga。指假借身、口、意之动作,而修习无相观。
拘卢舍 [ jū lú shè ]
梵语。古 印度 计程单位。或作“俱卢舍”。意为“一牛吼地”。
阎浮檀 [ yán fú tán ]
梵语。河名。檀,义译为河。阎浮树下有河,故称 阎浮檀。
优婆夷 [ yōu pó yí ]
(一)、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二)、指出家的女子。
佛领 [ fó lǐng ]
"佛领":佛,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阎浮 [ yán fú ]
(一)、亦作“阎扶”。梵语的音译,大树名。(二)、阎浮提的省称。
梵寂 [ fàn jì ]
犹禅定。 元 宋无 《送僧还天目》诗:“梵寂风沉磬,禪深雪到衣。”
四种白法 [ sì zhǒng bái fǎ ]
四种白法 [出用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谓修菩萨行者。
瞋毒 [ chēn dú ]
梵语krodha意译。佛教语。“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为最恶。
母陀罗 [ mǔ tuó luó ]
佛教语。梵语译音。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
那烂陀 [ nà làn tuó ]
亦作“那烂陁”。梵语音译。古代 印度 摩揭陀国 的佛寺名。
佛魔 [ fó mó ]
佛陀与恶魔。《梵网经·卷上》:「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
十四无记 [ shí sì wú jì ]
“无记”是梵语avya^kr!ta的汉译,指无法叙述或说明的见解。
梵行先生 [ fàn xíng xiān shēng ]
僧的别称。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梵行先生,佛之称僧。”
犍度 [ jiān dù ]
梵语。娑犍度的省音。为经论篇章单位。也译作薄聚、积木等。
无明 [ wú míng ]
(一)、目不见。(二)、梵语的意译。谓痴愚无智慧。(三)、指无明火。
梵嫂 [ fàn sǎo ]
世人对僧妻的称呼。宋 陶穀《清异录·梵嫂》:“相国寺 星辰院 比丘 澄暉,以艳倡为妻……忽一少年踵门謁 暉,愿置酒参…
娑婆诃 [ suō pó hē ]
梵语译音。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
苾刍尼 [ bì chú ní ]
即比丘尼。俗称尼姑。梵语男僧叫苾刍,女僧叫苾刍尼。
契经 [ qì jīng ]
梵语Sūtra的意译。佛教三藏之一,亦单称经。对律、论而言。
种子字 [ zhǒng zi zì ]
又作种字,是指密教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
奢摩他 [ shē mó tā ]
亦作“奢摩它”。梵语译音。寂止,寂静。谓精神集中,不为外界扰乱。
揭谛摩诃 [ jiē dì mó hē ]
也称为 羯谛摩诃上古汉音 khrads tieg ma ka 源自梵文罗马字 Gate Maha 天城体गतेमह …
宝海梵志 [ bǎo hǎi fàn zhì ]
皆愿净土成佛,唯宝海梵志愿于五浊的娑婆世界成佛。
尘刹 [ chén shā ]
佛教语。刹为梵语国土之意,尘刹谓微尘数的无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