灊皖 [ qián wǎn ]
今 安徽省 潜山县 的 潜山。习惯上误称为两座山或三座山。据《读史方舆纪要》称:以地言之曰 皖山,以峰言之曰 天柱山…
山萧 [ shān xiāo ]
即山魈。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山萧,一名山臊……俗言山魈。”
泰华 [ tài huá ]
(一)、泰山与华山的并称。(二)、即华山。
大小山 [ dà xiǎo shān ]
即大山小山。 唐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诗:“望高 汉 相东西阁,名重 淮王 大小山。”参见“ 大山小山 ”。
新泰山庙 [ xīn tài shān miào ]
新泰山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城东秋谷,荆山对面,因山形酷肖东岳泰山,故名“肖泰山”,因在上世纪30年代建庙,当时又称“新泰…
匡山 [ kuāng shān ]
(一)、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二)、山名。在四川省江油县西,亦名大匡山、大康山。(三)、山名。在浙江省龙泉县。此山…
叠石为山 [ dié shí wéi shān ]
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
山崦 [ shān yān ]
山坳;山曲。
山阬 [ shān gāng ]
山冈,山崖。
山表 [ shān biǎo ]
山外;山上。
主山 [ zhǔ shān ]
(一)、群山中最高或最大的山。(二)、指山水画布局中占突出位置的山。
有仙则名 [ yǒu xiān zé míng ]
山中有了仙人居住,山也就成为名山。
山庄 [ shān zhuāng ]
(一)、山村。(二)、山中住所;别墅:避暑山庄。
山势 [ shān shì ]
山的形势或气势:山势险峻。山势雄伟。
雁山 [ yàn shān ]
(一)、亦作“鴈山”。即雁门山。(二)、即雁荡山。
山栖 [ shān qī ]
(一)、亦作“山栖”。谓居于山中。(二)、见“山栖”。
篪竹 [ chí zhú ]
竹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是山( 君山 )东北对 编山 ,山多篪竹。两山相次去数十里,迴峙相望。”
崑山 [ kūn shān ]
山名:(1) 位于江苏省松江县西北。(2) 江苏省崑山县西北的马鞍山,唐天宝中改名为「崑山」。(3) 崑仑山的简称。…
灵岫 [ líng xiù ]
(一)、指仙山的峰峦。(二)、指仙山的山洞。
东蒙 [ dōng méng ]
(一)、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东,故名。(二)、陕西省终南山山峰名。(三)、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
荆山之玉 [ jīng shān zhī yù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日观峰 [ rì guān fēng ]
位于泰山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九山 [ jiǔ shān ]
(一)、九州的大山。(二)、九座山。(三)、指九嶷山。
丘阜 [ qiū fù ]
山丘;土山。
岩陆 [ yán lù ]
山地,山中。
【词语拼音】máng shān
【词语解释】即 北邙山。一作 北芒,也称 芒山、郏山、北山。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汉 魏 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三国 魏 应璩《与程文信书》:“南临 洛水,北据 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