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疏 [ zì shū ]
(一)、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
才轻德薄 [ cái qīng dé báo ]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 [ cái shū dé báo ]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又四土 [ yòu sì tǔ ]
又四土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
剩人 [ shèng rén ]
被自己的子女等所远离疏远的群体。
疏惰 [ shū duò ]
疏懒;懒散。《宋书·孔觊传》:“覬 学不综贯,性又疏惰,何可以属知祕记,秉笔文闈?”《北史·序传·李仲举》:“吾性本…
生分 [ shēng fen ]
(感情)疏远:都是自家人,一客气倒显得生分了。
乖间 [ guāi jiān ]
隔阂,疏远。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向者词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可也。”
濬导 [ jùn dǎo ]
疏导。清 龚自珍《对策》:“《尧典》言便章,禹 功在濬导,官人昉自 成周,控边莫详 西汉。”
野拙 [ yě zhuō ]
(一)、粗疏拙朴。(二)、在野质朴之人。多用作自谦之词。
材疏志大 [ cái shū zhì dà ]
材疏志大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宋 陆游 《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髦昏 [ máo hūn ]
年老昏庸。髦,通“ 耄 ”。 清 龚自珍 《<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 圣祖 始优容不报, 掞 疏不止,自攖震怒,…
激渎 [ jī dú ]
冲撞冒犯。 明 高攀龙 《自请罢斥疏》:“臣之事君如子事父母,父母有怒,为子者当夔夔斋慄,待亲心之自明,亲怒之自霽,…
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狂率 [ kuáng lǜ ]
(一)、狂妄轻率。(二)、谓狂放直率。(三)、书疏中亦用为自谦之辞。
才学疏浅 [ cái xué shū qiǎn ]
疏:空虚。浅,肤浅,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戒告 [ jiè gào ]
如诫。《易·泰》“不戒以孚” 唐 孔颖达 疏:“不待戒告,而自孚信以从己也。”
齐疏 [ qí shū ]
旧时丧服名。《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於庶人,三代 共之。”赵岐 注:“齐疏,齐衰…
书疏 [ shū shū ]
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疏遠 [ shū yuǎn ]
远离而不亲近。《三国演义.第五五回》:「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使彼各生怨望,然…
臣孽 [ chén niè ]
国君庶子对君的自称。世子为嫡,馀子为孽。《礼记·玉藻》:“凡自称……公子曰臣孽。” 孔颖达 疏:“称臣谓对己君也。”
渠疏 [ qú shū ]
亦作“ 渠疎 ”。农具名。即耙。《方言》第五:“杷, 宋 魏 之间谓之渠挐,或谓之渠疏。” 唐 陆龟蒙 《幽居赋》:…
十番显见 [ shí fān xiǎn jiàn ]
十番显见出自《楞严经》的注疏,初见于明朝交光真鉴大师的《楞严经正脉疏》,是佛陀通过十次比喻来开示我们能看到东西那个见…
诣阁 [ yì gé ]
亦作“ 诣閤 ”。前往朝廷官署。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谨诣阁拜疏以闻。”《南史·王僧辩传》:“时 贞惠…
葭莩之末 [ jiā fú zhī mò ]
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自谦劣戚,曰忝在葭莩之末。」
【词语拼音】zì shū
【词语解释】(一)、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北史·李彪传》:“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
(二)、犹自解。宋 苏洵《六经论·书论》:“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