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 [ pī bǔ ]
批准逮捕:检察院已经批捕此案的犯罪嫌疑人。
底藴 [ dǐ yùn ]
(1).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新唐书·魏徵传》:“ 徵 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藴无所隐。” 清 黄宗羲 《论茅鹿…
批允 [ pī yǔn ]
批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上司批允,照批语填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
朱批 [ zhū pī ]
清代皇帝在奏章上用朱笔(蘸红色的毛笔)所写的批示叫朱批。也指评校书籍时用朱(硃)墨写的批注。
批红 [ pī hóng ]
明 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
总批 [ zǒng pī ]
总括性批语。 王鲁彦 《我们的学校》:“他教我们这一班的国文,作文卷子改得非常仔细,有了总批还有眉批。”
批亢擣虚 [ pī kàng dǎo xū ]
(一)、谓扼其要害而击其空虚。《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
细批薄抹 [ xì pī bó mǒ ]
细:仔细抹,删除;批:批改;薄:略微地略微地推敲批改,缌地斟酌删除形容为调谐韵,选词改字而吟咏诗词。
分批 [ fēn pī ]
(一)、一批一批,一组一组(人或事物)(二)、轮流参加[训练班]。
批伔 [ pī dǎn ]
见批?
披校 [ pī xiào ]
批校。
判行 [ pàn xíng ]
批准施行。
报可 [ bào kě ]
批复照准。
驳复 [ bó fù ]
批驳答复。
批览 [ pī lǎn ]
批阅。
批鵊 [ pī jiá ]
见“批颊”。
现代评论派 [ xiàn dài píng lùn pài ]
文化派别。因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成员多系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不尽一致。曾因反对群…
批扞 [ pī gǎn ]
亦作“ 批捍 ”。抨击。《墨子·修身》:“譖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 汉 焦赣 《易林·睽之贲》:“…
批审 [ pī shěn ]
批阅审核。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为某事於某年月日奉某衙门批审,曾否详覆批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附批 [ fù pī ]
附加批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史部·外察附批》:“又科道拾遗疏下,上又附批 谢九仪 致仕, 沉良材 闲住。疏中无…
批本 [ pī běn ]
(一)、按照皇帝旨意批发的奏本。(二)、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
捣虚批吭 [ dǎo xū pī háng ]
捣虚批吭(擣虚批吭) 同“批亢擣虚”。乘虚攻击敌方要害。 明 无名氏 《十样锦》第三折:“这一箇 田穰苴 立兵书有智…
批凤 [ pī fèng ]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
捅趸 [ tǒng dǔn ]
大量,成批。
揭批 [ jiē pī ]
揭发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