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门 [ yǎn mén ]
轻轻的关上门。《儒林外史.第七回》:「候众人阅过卷,鼓吹送了出去,学道退堂掩门。」
南洋公学 [ nán yáng gōng xué ]
1896年盛宣怀创立于上海。经费来自电报、招商两局。设师范院、外院(即附属小学堂)、中院(即中学堂)、上院(即大学堂…
堂差 [ táng chāi ]
(一)、宋时谓由中书省授予职务。(二)、旧时妓女应召出外陪嫖客饮酒,叫出堂差。
传板 [ chuán bǎn ]
敲击悬板等以传报或发号令。《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不料是日还在眠床上,外面就传板进来报。”《儒林外史》第五…
炷香 [ zhù xiāng ]
焚香。宋.周密《乾淳岁时记.元正》:「先诣福宁殿龙墀及圣堂炷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每日清晨,在神堂前过,…
满堂红 [ mǎn táng hóng ]
(一)、旧时悬挂在厅堂上的外蒙彩绢或玻璃的灯。(二)、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
冠冕堂皇 [ 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
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
金粉楼台 [ jīn fěn lóu tái ]
形容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
大有径庭 [ dà yǒu jìng tíng ]
《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径﹐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后称彼…
六堂 [ liù táng ]
指 明 清 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折冲万里 [ zhé chōng wàn lǐ ]
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回廊 [ huí láng ]
有顶棚的散步处修道院中的走廊部分教堂半圆形后殿的走道某些教堂中在祭坛后并在圣坛以外的一个通道,可供列队通行无阻曲折环…
变法儿 [ biàn fǎr ]
想另外的办法;用各种办法:他变着法儿算计人。食堂里总是变法儿把伙食搞得好一些。
县正堂 [ xiàn zhèng táng ]
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因此称为正堂。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
三槐堂 [ sān huái táng ]
(1).堂名。 宋 王祐 子孙所建,在 河南省 开封 东门外。 宋 苏轼 有《三槐堂铭》。详“ 三槐 ”。(2).泛…
堂名 [ táng míng ]
(一)、乐班。旧时乐班习惯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寿堂”等,故称。(二)、堂号。参见“堂号”。
讬物寓感 [ tuō wù yù gǎn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明王祎《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私分;託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燎灼 [ liǎo zhuó ]
燃烧。《西游记.第一六回》:「众僧们爬起来往前观看,那禅堂外面的门窗槅扇,更不曾燎灼了半分。」
寓情 [ yù qíng ]
寄托情志。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序》:“余性疏懒,平居自糲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閲披校,竟日忘倦。”…
外祖 [ wài zǔ ]
母之父。俗称外公。《汉书·杨恽传》:“ 惲 母, 司马迁 女也。 惲 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南史·…
衒外 [ xuàn wài ]
夸耀外表。明 刘基《卖柑者言》:“若所市於人者,将以实籩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明 刘基《书善最堂…
值堂 [ zhí táng ]
(一)、清 代吏名。职掌传通官民之间话语。《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知县﹞随在公案上,将一张硃印墨标的关文,叫值堂吏…
雁子堂 [ yàn zǐ táng ]
《善见律》卷十:“高阁讲堂者,於大林作堂,堂形如雁子,一切具足,为佛作此堂也。”后因以“雁子堂”指佛堂。
贫尪 [ pín wāng ]
贫穷衰弱。清 奭良《张文忠公祠堂记》:“神宗 之初,内安外攘,几於富强,迨其末年,贫尪交迫,截若旷代。”
摩垒 [ mó lěi ]
迫近敌垒。谓挑战。《左传·宣公十二年》:“许伯 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唐 皎然《酬薛员外谊见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