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肃 [ kuāng sù ]
犹匡正。《后汉书·左雄传》:“自 雄 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臺阁以为故事。”
变古乱常 [ biàn gǔ luàn cháng ]
变古乱常(變古亂常)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 鼂错 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匡弼 [ kuāng bì ]
匡正辅佐;纠正补救。
匡勑 [ kuāng chì ]
亦作“匡敕”。正直谨慎。语本《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毛 传:“勑,固也。”孔颖达 疏:“既能诚正…
烛影斧声 [ zhú yǐng fǔ shēng ]
原指宋太宗杀兄篡位事。后泛指政变。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太宗即位》记载,大雪夜,宋太祖赵匡胤召见时任开封王的弟弟赵…
匡其不逮 [ kuāng qí bù dǎi ]
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匡坐 [ kuāng zuò ]
正坐。《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溼,匡…
城狐社鼠 [ chéng hú shè shǔ ]
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
救时厉俗 [ jiù shí lì sú ]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攻疾防患 [ gōng jí fáng huàn ]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憸邪 [ xiān xié ]
(一)、奸邪,邪恶。(二)、指奸邪的人。
匡正纲纪 [ kuāng zhèng gāng jì ]
指匡扶纲常,纠正法度。
以匡不逮 [ yǐ kuāng bù dǎi ]
匡:匡正;不逮:不及,考虑不周的地方。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于请人提意见。
矫国革俗 [ jiǎo guó gé sú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匡郭 [ kuāng guō ]
亦作“匡廓”。轮廓;边廓。
匡汲 [ kuāng jí ]
汉 匡衡 与 汲黯 的并称。
宇宙锋 [ yǔ zhòu fēng ]
戏曲传统剧目。叙秦代权奸赵高,派人盗取御赐匡家之宝剑“宇宙锋”行刺秦二世,以陷害亲家匡扶。又将已嫁匡家之女赵艳容献于…
格正 [ gé zhèng ]
(一)、谓匡正时弊。(二)、纠正。
康庐 [ kāng lú ]
宋 时 庐山 的别称。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亭》词:“是中不减 康庐 秀。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
匡捄 [ kuāng jiù ]
同“匡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且褒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捄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颜师古 注:“捄,…
顷筐 [ qǐng kuāng ]
亦作“顷匡”。斜口的竹筐。
私术 [ sī shù ]
邪术,邪道。
伏理 [ fú lǐ ]
汉东武人,字君游。从匡衡受齐诗,由是齐诗有匡伏之学,官至高密王太傅。见《前汉书·卷八十八》。
辅正 [ fǔ zhèng ]
(一)、辅佐匡正。(二)、犹校正。
匡谏 [ kuāng jiàn ]
匡正谏诤。《史记·儒林传·伏生》:“﹝ 儿宽 ﹞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諫。”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