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西路 [ jīng shān xī lù ]
荆山 [ jīng shān ]
(一)、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
酉阳 [ yǒu yáng ]
古 荆州 山名。即 小酉山,在今 湖南省 沅陵县 境西北。
大荆 [ dà jīng ]
(1).植物名,即牡荆。《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 东昏侯 自为市録事,小有得失,妃则予杖;乃敕虎賁不得进大荆…
荆山之玉 [ jīng shān zhī yù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堞垒 [ dié lěi ]
犹城垒。 明 何景明 《沅水驿》诗之四:“山楼连堞垒,郡路入荆榛。”
穿荆度棘 [ chuān jīng dù jí ]
穿越荆棘丛生处。喻多经艰难路途。《西游记》第六四回:“原來那 孫大聖 與 八戒、沙僧,牽着馬,挑着擔,一夜不曾住脚,…
荆岑 [ jīng cén ]
(1). 荆山 。泛指古 楚国 境内的高山。语出 汉 王粲 《登楼赋》:“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张说 《岳州九日…
篳路藍縷 [ bì lù lán lǚ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
十八路 [ shí bā lù ]
宋 代行政区划。宋 太宗 至道 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 仁宗 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
水断陆绝 [ shuǐ duàn lù jué ]
指道路阻隔,不能相通。出处:宋·王令《与邵不疑书》:“穷南之珠,极西之玉,山海之犀象,蜀里之锦,楚南荆北之材,天下之…
楚山 [ chǔ shān ]
(一)、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有抱玉岩,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二)、山名。即商山…
晋剧 [ jìn jù ]
通称山西梆子。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由蒲州梆子(山西南路梆子)结合中路秧歌演变而成。流行于山西以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
珠山路 [ zhū shān lù ]
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市区一条重要的城市道路,呈东西走向,以昌江为界分为珠山东路和珠山西路,双向4车道,长约2公里。
荊棘 [ jīng jí ]
"荆棘是一种植物,它原来是指两种植物:荆和棘。棘与荆在野外常混生,因此就产生“荆棘”。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
西泠 [ xī líng ]
亦称“西陵桥”。亦称“西林桥”。桥名。在 杭州 孤山 西北尽头处,是由 孤山 入北山的必经之路。
泣荆 [ qì jīng ]
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 宋 惠洪 《跋山谷字》之一:“ 鲁 女有遗荆釵而泣者,路人笑之曰:‘以荆为釵易办,…
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拨开。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多刺小灌木。
逢山开道 [ féng shān kāi dào ]
逢山开道(逢山開道)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
阌乡 [ wén xiāng ]
县名。位于河南省境西北,西接陕西潼关,北渡黄河即山西省境。陇海铁路经此。
扶风县 [ fú fēng xiàn ]
县名。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南临渭水。县境西北有岐山绵亘,陇海铁路横贯南境。
沮水 [ jū shuǐ ]
源出于湖北省房县西南荆山的河川。东南流至当阳与漳水汇合,南流至江陵县注入长江。
大秦铁路 [ dà qín tiě lù ]
中国第一条现 代化铁路。西起山西省大同市,经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东至河北省秦皇岛市,长652千米。西接同 蒲铁路…
帬腰 [ qún yāo ]
1. 裙子上的腰带。比喻春季 杭州 西湖 洲中的 孤山寺 小路。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緑…
京原铁路 [ jīng yuán tiě lù ]
从北京到原平。长419千米。北京通往山西的铁路干线,对山西煤炭外运起重要作用。1971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