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布 [ chū bù ]
发出,散布。 汉 班固 《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
瞢闇 [ méng àn ]
亦作“ 瞢暗 ”。谓昼夜未分,混沌不明的样子。《楚辞·天问》:“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朱熹 集注:“瞢暗,言昼夜未…
虫言鸟迹 [ chóng yán niǎo jī ]
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自古虫言鸟跡,混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混沌未凿 [ hùn dùn wèi záo ]
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九素 [ jiǔ sù ]
道教语。即先天九气。道教认为天地混沌之时为先天,有玄、元、始三气,三气又各化生三气,合成九气,为万物之源。素,本源。
江湖诀 [ jiāng hú jué ]
江湖上的骗术。昆曲《十五贯》第七场:“先生!你码头跑跑,我赌场混混,自家人,这一套江湖诀可用不着。”鲁迅《书信集·致…
元气 [ yuán qì ]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精神;精气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元气大伤
混沌芒昧 [ hùn dùn máng mèi ]
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
槁杌 [ gǎo wù ]
愚拙貌;愚痴貌。 晋 郭璞 《客傲》:“ 梁生 吟啸而矫跡, 焦先 混沌而槁杌。”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
浩瀚苍穹 [ hào hàn cāng qióng ]
浩瀚,是为“广阔,无尽”之意向,苍穹则是“天空,宇宙,九霄”之古代所表达的天地混沌之意,浩瀚苍穹就是广阔的宇宙。
复杂性 [ fù zá xìng ]
混沌性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非线形形式,由于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这个非线性关系,使得我们不能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
大一 [ dà yī ]
(一)、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二)、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气。(三)、指原始朴素状态。(四)、指太古时代…
暝涬 [ míng xìng ]
语本《庄子·在宥》:“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本指元气混沌状态。后亦以“暝涬”谓昏昧无知。《朱子语类》卷七二:“心无…
洪荒 [ hóng huāng ]
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详观记牒,洪荒莫传。——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远及洪荒。&md…
澒濛 [ hòng méng ]
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
左乙 [ zuǒ yǐ ]
《汉武帝内传》载 上元夫人 授 武帝 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云笈七籤》卷三有《左乙混洞东蒙录》。后…
濛鸿 [ méng hóng ]
(一)、混沌貌。三国 魏 宋均《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南朝 梁 江淹《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
灵宝天尊 [ líng bǎo tiān zūn ]
也称“太上道君”。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据称由赤混太无元(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所化生。居于天界禹余天“…
曙光乍现 [ shù guāng zhà xiàn ]
曙光,清晨的日光;乍,突然。曙光乍现比喻事情在混沌不明中突然出现一线光明、一丝希望。如:「在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下,这…
洪荒时代 [ hóng huāng shí dài ]
洪荒时代 - 简介 洪荒时代是一种神话传说。指的是天地初开,混沌诞生之时。 洪荒时代 - 中国 宇宙诞生,一切都是混…
和鬨 [ hé hòng ]
犹言赶热闹;凑趣。 元 顾德润 《点绛唇·四友争春》套曲:“桑柴弓悬臂间,纸糊锹逼手中,每日价干和鬨。” 元 张可久…
儵忽 [ shū hū ]
1. 倏忽。迅疾貌。《吕氏春秋·决胜》:“儵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下·驺虞》:“怪兽五彩,尾…
混沦 [ hùn lún ]
(一)、混沌。浑然未分貌。前蜀 杜光庭《罗天醮岳渎词》:“坤仪彰厚载之功,品物荷资生之德。虽混沦莫极,犹虞九六之期。…
元胎 [ yuán tāi ]
(1).未有天地之先的混沌状态。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诏》:“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2).指孕育万物的大…
太初 [ tài chū ]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