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丸汤 [ lì wán tāng ]
是一种药名,主治疝气,湿热交攻,睾丸作痛。
黛蝎煎 [ dài xiē jiān ]
一种药名,主治、疝瘕、疮症、厥阴风火之候。
主心馄饨 [ zhǔ xīn hún tun ]
疝气,俗名小肠气。《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原来沉秀有一件病在身上,叫做‘主心餛飩’,一名‘小肠疝气’,每常…
大疮 [ dà chuāng ]
俗称梅毒。软性下疳等性病在身体表面上形成的溃疡。
眼疳 [ yǎn gān ]
中医眼病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黑翳如珠歌》:“小儿患此名眼疳,羚羊角饮硝黄细,知母羚防一并煎。”注:“小儿患…
下疳 [ xià gān ]
性病,分硬性和软性两种。硬下疳是梅毒初期,生殖器、舌、唇等形成溃疡,病灶的底部坚硬而不痛。软下疳在生殖器外部形成溃疡…
厥冷 [ jué lěng ]
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
疳疾 [ gān jí ]
拼音: gān jí 解释:疳疾,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的疾患。临床以羸瘦,头皮光急,…
小肠气 [ xiǎo cháng qì ]
病名。狐疝的俗称。因小腹坠痛,延及阴囊,致睾丸偏大的病症。
口疳 [ kǒu gān ]
中医学病名。指小儿疳积日久,阴液亏耗,虚火内炽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
切口疝 [ qiē kǒu shàn ]
拼音:qiē kǒu shàn 解释: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
性病 [ xìng bìng ]
也叫花柳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播的疾病。有梅毒、淋病、软下疳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四种。病原体分别是螺旋体、细菌等。症状和病…
手太阳穴 [ shǒu tài yáng xué ]
经外奇穴名称,又名小指尖、盐哮,主治百日咳、哮喘、黄疸、消渴、疝气等。
无辜病 [ wú gū bìng ]
病名。即小儿抽风症,旧时因病因不明,以为系无辜鸟血滴衣上所致。又名无辜疳。
阴重 [ yīn zhòng ]
(一)、慎密稳重。谓不轻易泄漏人言。(二)、私下看重。(三)、树荫浓重。(四)、疝气。
咽喉囊肿 [ yān hóu náng zhǒng ]
咽喉囊肿引又名喉膨出、喉憩室或喉气性疝,为喉室小囊的异常扩张,含气体。
串气 [ chuàn qì ]
◎ 串气 chuànqì(1) [collude with]∶相通串连,合成一气;暗中勾…
肠梗阻 [ cháng gěng zǔ ]
肠腔阻塞,食物等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病症。由肠套叠、肠扭转、肠道蛔虫、疝、肠粘连等引起。典型症状是腹痛、腹胀、呕吐…
疝瘕 [ shàn jiǎ ]
病名。或因风热与湿相结而致小腹热痛,溺窍流白色黏液;或因风寒气结,腹皮隆起,腹痛牵引腰背。《素问·玉机真藏论》:“风…
疝病 [ shàn bìng ]
疝[shàn],英文为hernia;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黄姜姜 [ huáng jiāng jiāng ]
形容黄而干枯。 沉从文 《八骏图·顾问官》:“小女孩因害疳结病,瘦得剩一把骨头,一张脸黄姜姜的,两只眼睛大大的向外凸…
月石 [ yuè shí ]
硼砂的别名。中医以硼砂作清热解毒药,性凉,味甘咸,外治咽喉肿痛、牙疳、口疮、目生翳障等症;内服治噎膈、咳嗽痰稠等症。…
鱼口 [ yú kǒu ]
(一)、鱼的嘴。(二)、中医指由软性下疳等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化脓后局部溃疡。因疮口随人体曲直而开合如鱼嘴,故名…
疳积 [ gān jī ]
疳的俗称。中医病名。患者为小儿,表现为慢性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大便泄泻而酸臭。多与哺乳不当、饮食失节、病后…
阴市 [ yīn shì ]
穴位名。在伏兔穴下三寸。《医宗金鉴·足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阴市主刺痿不仁,腰膝寒如注水浸,兼刺两足拘挛痹,寒疝少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