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 [ xī shí ]
(1).溪流中的石头。 唐 皮日休 《临顿奉题屋壁》诗:“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2).指 端谿 砚石。 金 元…
蛤蟆叫天 [ há má jiào tiān ]
蛤蟆叫天在“金蟾望月”石的西边50米处,有几块较大而平整的石头,据说,当年井冈山的好汉王佐在当绿林1时就是以笔架山下…
错宝 [ cuò bǎo ]
镶嵌宝石。《西京杂记》卷一:“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
钩斫 [ gōu zhuó ]
山水画技法名。画山石先钩出轮郭、石纹,又用头重尾轻形如斧斫的皴笔(即斧劈),表现明暗凹凸,谓之“鉤斫”。
蛎塘 [ lì táng ]
饲养牡蛎白蚬的海塘。我国蛎产,本有石蚝、竹蚝二种;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则插竹海边为浮田,亦谓蕹簰,又称蛎塘。参阅 清 …
奥陶纪 [ ào táo jì ]
古生代的第二纪,约当四亿四千万年前至四亿九千五百万年前的期间。此纪中,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有海藻类、珊瑚类、…
笔踪 [ bǐ zōng ]
犹笔迹。谓运笔之痕迹。《晋书·王献之传论》:“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宋 苏轼 …
弄翰 [ nòng hàn ]
晋 左思 《咏史》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后以“弄翰”谓执笔写作、绘画。古以羽翰为笔,故称笔为翰。 宋 苏…
研石 [ yán shí ]
磨墨的用具。古代的墨呈粒状,用时纳入砚中加水,用石研磨,此石称为研石。《书法》1986年第5期:“ 凤凰山 出土的文…
大匠之门 [ dà jiàng zhī mén ]
“大匠之门”是白石老人为了不忘自己木匠出身的经历而刻制的。针对木匠出身地位低微的世俗偏见,白石老人曾刻过“鲁班门下”…
劲丽 [ jìn lì ]
挺拔秀丽。 宋 苏辙 《太子少保赵公诗石记》:“公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
魏碑 [ wèi bēi ]
北魏时代的碑铭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书法笔力遒劲,结构谨严,多具有汉隶笔意,以《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龙门造像题记》…
竹笮 [ zhú zé ]
引舟的竹索。笮,通“筰”。《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贺瓌 攻 德胜 南城,百道俱进,以竹笮联艨艟十餘艘,蒙以…
卓笔 [ zhuō bǐ ]
(1).植笔。谓执笔为文。 宋 王操 《上李昉相公》诗:“卓笔玉堂寒漏逈,捲帘池舘水禽飞。”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
點筆 [ diǎn bǐ ]
犹染翰。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之三:“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宋 苏轼《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
老笔 [ lǎo bǐ ]
老练娴熟的笔法。唐 李白《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宋 沉括《梦溪笔谈·书画》:“凡…
浯溪笔 [ wú xī bǐ ]
唐 安史 之乱平定后,元结 作《大唐中兴颂》,由书法家 颜真卿 书写,刻在 浯溪 旁的石崖上,以歌颂 肃宗 的功德。…
点苔 [ diǎn tái ]
中国画的一种 技法。用毛笔画出点子,表现山石、坡地、树根、枝干等处的苔藓杂草之类。
书具 [ shū jù ]
(一)、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二)、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病痊 [ bìng quán ]
病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天石 固不信轮迴者,病痊以后尝举以告人。”
嗔恚 [ chēn huì ]
恼怒。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妇竖 [ fù shù ]
犹妇孺。《明史·石璞传》:“在 江西 数年,风纪整肃,虽妇竖无不知 石宪使 者。”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
竹笼 [ zhú lóng ]
用竹片编织的盛器。《陈书·章昭达传》:“﹝ 欧阳紇 ﹞闻 昭达 奄至,恇扰不知所为,乃出顿 洭口 ,多聚沙石,盛以竹…
刁光 [ diāo guāng ]
唐、长安人。天复中,避地入蜀,善画湖石花卉猫兔鸟雀,工龙水,黄筌孔嵩皆师其笔。见《宣和画谱》。
笔简 [ bǐ jiǎn ]
(1).犹纸笔。泛指文具用品。 元 马祖常 《草亭赋》:“笔简研石,书帙剑器,布且列也。”(2).指文书。 太平天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