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裲裆 [ tiě liǎng dāng ]
铁制的马甲。形似今之背心,前幅当胸,后幅当背。用作戎装。
铁板钉钉 [ tiě bǎn dìng dīng ]
比喻事情已定,不能变更:这次足球赛,甲队获胜,看来是铁板钉钉了。事实俱在,铁板钉钉,你抵赖不了。
装甲车 [ zhuāng jiǎ chē ]
作战用的装有防弹钢板和武器的汽车或列车。也叫铁甲车。
铁甲金戈 [ tiě jiǎ jīn gē ]
借指武职、军人。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遗事引》:“响珊珊铁甲金戈,明晃晃斧鉞刀枪。”参见“金戈铁马”。
铁殳 [ tiě shū ]
古代兵器。铁制,长柄,一头有棱。《韩非子·南面》:“説在 商君 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金戈铁马 [ jīn gē tiě mǎ ]
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金属制作…
隔栅 [ gé zhà ]
用来分隔动物栏的铁条、桩或木板墙(如在一露天马厩或船甲板上)
田洋 [ tián yáng ]
田垟。田地。 王杏元 《“铁笔御史”》:“山沟通,田坎白,田洋四处削得齐齐整整。” 曾毓秋 《三月清明》:“田洋上,…
装甲舰 [ zhuāng jiǎ jiàn ]
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一种火力和防护力很强的军舰。船壳是钢质,火炮有炮塔防护,两舷、甲板都有防弹钢板。也叫铁甲舰。
徒首 [ tú shǒu ]
空首。谓身无甲冑。《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復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李善 注:“徒,空也…
披膊 [ pī bó ]
古时作战所穿的甲冑,用以保护肩膊的部分称“披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甲,惟 大理国 最工。甲胄…
兕甲 [ sì jiǎ ]
(1).兕革制的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淮南子·说林训》:“矢之於十步,贯…
甲牀 [ jiǎ chuáng ]
放置铠甲的架子。《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凡火具乌布幕、铁马盂、布槽、鍤、钁、凿、碓、筐、斧…
连环马 [ lián huán mǎ ]
(一)、以甲裹马,并把甲马用铁环连结起来对阵。(二)、象棋对弈中,一方的两马成互相连络、保护之势。如一马为对方所吃,…
铁甲兵轮 [ tiě jiǎ bīng lún ]
军舰的旧称。清张百熙《上条呈时事疏》:“铁甲兵轮,宜劝华商之在外洋者,捐资购办也。”
贯札 [ guàn zhá ]
谓箭矢穿透铠甲上的叶片。亦形容力大善射。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 镇戎军 有一铁甲……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
铁鹞 [ tiě yào ]
契丹 骑兵名。亦称“铁鷂子”。《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契丹 主﹞命铁鷂四面下马,拔鹿角而入,奋短兵以击…
屖弩 [ xī nǔ ]
指穿水犀甲的弓弩手。 明 高启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罗平恶鸟啼初起,屖弩三千射潮水。”
甲床 [ jiǎ chuáng ]
放置铠甲的架子。《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凡火具乌布幕、铁马盂、布槽、鍤、钁、凿、碓、筐、斧…
七星车 [ qī xīng chē ]
灵车。 明 魏禧 《金精行》:“ 长沙 铁甲屯 逕口 ,素带花旌动杨柳。玉驄斜驾七星车,路上行人尽回首。”参见“ 七…
三水县 [ sān shuǐ xiàn ]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顶点、三水铁路的终点。因西、北、绥三江在此会流,故称为「三水县」。为广东省的水运中心之一…
铁市 [ tiě shì ]
经营铁器的集市。《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司农﹞属官有……斡官、铁市两长丞。”南朝 陈 徐陵《长干寺众食碑》:“…
新民县 [ xīn mín xiàn ]
县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县西北、辽河下游,柳河纵贯其中,北宁铁路经此。旧为府治,属盛京省,1913年(公元1913)始废…
桂林 [ guì lín ]
市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城临漓江,湘桂铁路经此。人口45万(1997年)。风景秀丽,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
呋喃丹 [ fū nán dān ]
化学名词解释: 呋喃丹,分子式为C12H15NO3,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线虫剂。纯品为白色结晶,在中性和酸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