掗托 [ yà tuō ]
强迫人买,强卖与人。宋 朱熹《奏盐酒课及差役利害状》:“拍户抱额则庶几矣,然或额重而抱纳不前,或藉此而掗托骚扰。”宋…
鼓唇咋舌 [ gǔ chún zhà shé ]
鼓唇咋舌 同“鼓唇摇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挜托 [ yà tuō ]
强迫人买,强卖与人。 宋 朱熹 《奏盐酒课及差役利害状》:“拍户抱额则庶几矣,然或额重而抱纳不前,或藉此而掗托骚扰。…
役智 [ yì zhì ]
运用心智。《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自立身,不营世利;经涉累朝,通否任时;初不役智,有所要求,今日之举,非所愿…
耆壮 [ qí zhuàng ]
谓年事虽高而犹壮健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今陛下哀怜百姓,宽力役之政,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所以辅耆壮…
役御 [ yì yù ]
役使;使用。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服之,故君臣之道起焉;事之,故力寡之民制焉。然则隶属役御,由乎争彊弱而校…
役种 [ yì zhǒng ]
我国兵役法第十四条规定,士兵役分为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国民兵役,此种划分,称为「役种」。
三大战役 [ sān dà zhàn yì ]
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辽沉、淮海、平津战役。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
供役 [ gòng yì ]
(一)、服役,执役。(二)、指供役使者。
趋役 [ qū yì ]
(一)、驱役,役使。(二)、指服役。
于役 [ yú yì ]
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傜使 [ yáo shǐ ]
劳役与差役。
进减 [ jìn jiǎn ]
犹增减。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看详乡差人户,物力厚薄,等第高下,丁口进减,故不常定。”
免役 [ miǎn yì ]
免除某种规定的服役,如兵役、劳役。
后备兵 [ hòu bèi bīng ]
(一)、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中服兵役的人员。(二)、某些国家分兵役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服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
役政 [ yì zhèng ]
(一)、犹政役,赋役。政,通“征”。(二)、指有关兵役之政务。
诺曼底登陆 [ nuò màn dǐ dēng lù ]
1944年6—7月,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发起的登陆战役。该战役的胜利使同盟国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
宽剩钱 [ kuān shèng qián ]
宋 代行免役法时于所收免役钱、助役钱外增收的钱。又称免役宽剩钱。
他物权 [ tā wù quán ]
法律名词。对自物权而言,于他人所有物上享受利益之权利也。分两类:一、用益物权,如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等是;二、担保…
长上匠 [ zhǎng shàng jiàng ]
唐 番匠服役期满后继续代不应役工匠服役的工匠。由官府以不应役工匠所纳代役金(帮贴钱)为报酬。
役车 [ yì chē ]
车名。供役之车,庶人所乘。《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周礼·春官·巾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
役要 [ yì yào ]
记录工役姓名人数的簿册。《周礼·地官·乡师》:“既役,受州里之役要,以攷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 贾公彦 疏:“役要…
备役 [ bèi yì ]
服现役期满退伍后,至服役限龄止,称为「备役」。
籍年 [ jí nián ]
东晋 和 南朝 凡在官役者,户口均列入黄籍。黄籍中登记的服官役的年限称为籍年。《宋书·孝义传·何子平》:“子平 曰:…
蠹役 [ dù yì ]
亦作“蠧役”。害民的差役。
【词语拼音】yì lì
【词语解释】谓役使小民而获利。《史记·平準书》:“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浮食豪民,好欲擅山海之货,以致富业,役利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