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柳 [ méi liǔ ]
(一)、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晋 陶潜《蜡日》诗:“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衰暮 [ shuāi mù ]
亦作“ 衰莫 ”。迟暮。比喻晚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 唐 韩愈 《除官赴…
条奏 [ tiáo zòu ]
逐条上奏。《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后汉书·侯霸传》:“霸 明习故事,收録遗文…
关帝 [ guān dì ]
即 三国 蜀 关羽。明 万历 二十二年进爵为帝,故称。清 袁枚《新齐谐·十八滩头》:“湖南 巡抚某平时敬奉 关帝。每…
文纳特卡计画 [ wén nà tè kǎ jì huà ]
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目录1 文纳特卡计划的基本原理2 文纳特卡计划的实施方法3 关键字4 参考…
炼气 [ liàn qì ]
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 清 袁枚 《新齐谐·挂周仓刀上》:“ 绍兴 钱二相公 ,学神仙炼气之术。”…
习心 [ xí xīn ]
理学家指通过耳闻目见所得的意念,与良知良能有别。《二程遗书》卷二上:“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
幽泉学院 [ yōu quán xué yuàn ]
幽泉学院(Deep Spring College),建于1917年,坐落在美国荒漠山谷,与世隔绝。每年招20多名学生…
史特劳斯 [ shǐ tè láo sī ]
人名:(1)(Johann Strauss,公元1825~1899)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曾任乐队指挥…
响泉 [ xiǎng quán ]
古琴名。唐 李绰《尚书故实》:“李汧公 取桐孙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纳琴,用蜗壳为徽,其间三面尤絶异。通谓之响泉、…
朱丽叶故居 [ zhū lì yè gù jū ]
“朱丽叶故居”阳台供新人办婚礼 朱丽叶故居-房屋 罗密欧与朱丽叶约会的阳台 简介 朱丽叶故居(Casa di Giu…
纳兰容若 [ nà lán róng ruò ]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
花甎 [ huā zhuān ]
亦作“花砖”。亦作“花塼”。表面有花纹的砖。唐 时内阁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季日至五砖,为学士入值之候。唐 元稹《樱桃…
纳美语 [ nà měi yǔ ]
“纳美语”是电影《阿凡达》剧组为片中“纳美人”创造的语言体系,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语言,它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亚、高…
秘祝 [ mì zhù ]
秦 代司祈祝之官。汉 初因之,至 文帝 时始废。《史记·封禅书》:“祝官有祕祝,即有菑祥,輒祝祠移过於下。”张守节 …
沃纳 [ wò nà ]
沃纳(1890~1964)在奥地利维也纳出生。他勤勉好学,喜好音乐,并于七岁那年学习小提琴。中学毕业后,沃纳想成…
大故 [ dà gù ]
[释义](名)〈书〉指父亲或母亲死亡。 [构成]主谓式:大|故英文翻译1.[书] (指父母丧) (of one's …
一号提案 [ yī hào tí àn ]
一号提案 - 简介 一号提案”建议完善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充分考虑投资者交易额的大小和持有时间的长短;鼓励集中交…
福克纳 [ fú kè nà ]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
冲和 [ chōng hé ]
亦作“冲和”。1.淡泊平和。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南朝 …
贯籍 [ guàn jí ]
(1).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 隋炀帝 《答智顗遗旨书》:“又以僧末贯籍,许其出首。”(2).指户口册。《旧唐书·杨炎…
授田 [ shòu tián ]
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贡法,殷 的助法,周 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 代亦实…
综核 [ zōng hé ]
亦作“综覈”。谓聚总而考核之。《世说新语·赏誉》“刘庆孙 长才”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八王故事》:“刘舆 才长综覈…
遗臣 [ yí chén ]
前朝之臣。多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安南纳款》:“初征时,故 宋 陈尚书 子 丁孙 ,…
永久性差异 [ yǒng jiǔ xìng chā yì ]
定义 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
【词语拼音】chú gù nà xīn
【词语解释】 “除故纳新”是指除夕进行大扫除的风俗。详细解释 除故纳新 简介 “除故纳新”是指除夕进行大扫除的风俗。 在中国民间,除夕的风俗是很多的。 除夕大扫除的风俗由来已久。除夕前几天,人们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除夕这一天,人们还要进一步大扫除,进行“除故纳新”。 古老传说 据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着破烂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中国岁时风俗(十二月) 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 腊月风俗之“跳灶王”。《清嘉录》载:“越朔,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嗓于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 腊月初二 腊月初三 腊月初四 腊月初五 腊月初六 腊月初七 驱傩。腊日前一日行傩仪。 腊月初八 蜡(示旁)祭。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示旁),秦曰腊。蜡(示旁),通作“蜡”,也作“腊”。蜡祭,合祭百神,腊祭为祭祖庙。周时,各为一祭,秦汉时改为腊。按,周以十月为岁终,故腊在孟冬即十月,而蜡于十二月。汉以后行夏历,所以腊日在十二月,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京荆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蜡日。”故称十二月为腊月,是日为腊日。其俗食腊八粥。 吃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笔记中。其中有记载大傩时吃赤豆“人口粥”。宋罗泌《路史•后记二》注引《岁时记》:“共工氏有不才子,以东至日死,为厉,畏赤豆,故做人口粥以禳之。” 一说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寺庙有“供粥”之举。至明清更重此节,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效庵寺,皆食腊八粥。俗传,冬季食用腊八粥有健身防病之效。 一说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早年给地主扛活,一日饥饿难忍,于鼠洞中掘食物煮成粥食。登基以后一年腊八日想起,命人用各种杂果米类煮成粥,吃了以后十分高兴,赐名“腊八粥”。 腊月初九 腊月初十 腊月十一 腊月十二 三九之日。 腊月十三 腊月十四 腊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