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额 [ mò é ]
缠在额头的头巾;包裹额头的发带。也称抹头。
徵痛 [ zhǐ tòng ]
谓受惩罚,遭痛苦。徵,通“惩”。唐 蒋防《霍小玉传》:“徵痛黄泉,皆君所致。”
扁额 [ biǎn é ]
匾额。挂在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
蜂黄 [ fēng huáng ]
古代妇女涂额的黄色妆饰。也称花黄、额黄。
徵调 [ zhēng diào ]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
幓头 [ shān tóu ]
束发巾。《仪礼·丧礼》“布总箭笄髽,衰三年”汉 郑玄 注:“髽,露紒也,犹男子之括髮。斩衰括髮以麻,则髽亦用麻。以麻…
耗米 [ hào mǐ ]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 五代 周 显德 年。…
漕费 [ cáo fèi ]
旧时在漕粮正税外,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称为“漕费”。《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乾隆 ﹞四年题准,江 南上…
额赋 [ é fù ]
额定的赋税。《清史稿·世祖纪一》:“六月癸丑,免 兴济县 元年额赋。甲寅,免近畿圈地今年额赋三之二。”
徵贲 [ zhǐ bì ]
谓征聘。《文选·范晔<逸民传论>》:“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张铣 注:“徵,…
价格增差税 [ jià gé zēng chà shuì ]
因财产价格之腾贵,在一定时期内,以从前登记价格与课税时登记价格之差额为课税之目的物,而徵收之税也。此种税制为德国财政…
五征 [ wǔ zhēng ]
古人以雨、暘、煖、寒、风五者是否适时作为吉凶的徵验,称为“五徵”。
征声 [ zhēng shēng ]
(一)、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二)、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
量入而出 [ liàng rù ér chū ]
根据国家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财政原则。
颜额 [ yán é ]
题额。
颅颡 [ lú sǎng ]
额头。
额门 [ é mén ]
前额。
解额 [ jiě é ]
唐 制,进士举于乡,给解状有一定名额,故称解额。
靖节先生 [ jìng jié xiān shēng ]
见“靖节徵士”。
靖节 [ jìng jié ]
见“ 靖节徵士 ”。
选舞徵歌 [ xuǎn wǔ zhǐ gē ]
见“选色徵歌”。
征讯 [ zhēng xùn ]
召问。《国语·晋语八》:“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讯也。” 韦昭 注:“徵,召也。讯,问也。”
徵讯 [ zhǐ xùn ]
召问。《国语·晋语八》:“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讯也。”韦昭 注:“徵,召也。讯,问也。”
頟颡 [ é sǎng ]
额头。
员品 [ yuán pǐn ]
员额。
【词语拼音】é zhǐ
【词语解释】指应征税赋数。《清会典·户部·免科田地》:“又议准: 山东 曹县 、 利津 、 寿光 三县……额徵粮银一千八百七十两零漕米一百二十餘石,一体照额豁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每年额徵,亦以部核由单,及司核会计册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