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承 [ mèi chéng ]
讨好迎合。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
幰衣 [ xiǎn yī ]
御尘的布幔。又名遮尘。《明史·舆服志一》:“有黄绢幰衣(原注:即遮尘),油绢雨衣,青毡衣及红油合扇梯。”《明史·舆服…
支与流裔 [ zhī yǔ liú yì ]
支:分支。与:同类。流裔:末流。指同类的分支、末流。《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
一成不易 [ yī chéng bù yì ]
一成不易 同“ 一成不变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
同声相求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同声相求(同聲相求)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
周公馆 [ zhōu gōng guǎn ]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 同志作为共产党的代表曾驻在 重庆、南京 等地,其住所当时被称为“周公馆”。《人民文学》1…
嘉偶 [ jiā ǒu ]
同“嘉耦”。汉 焦赣《易林·随之观》:“志合意同,姬姜相从,嘉偶在门,夫子悦喜。”晋 陆机《为陆思远妇作》诗:“二合…
伦迹 [ lún jì ]
道理也,与伦脊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是故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勤而…
同声相应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同声相应(同聲相應) (1).指乐声相和。《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
梵志 [ fàn zhì ]
(一)、梵语意译。指婆罗门。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
同爨 [ tóng cuàn ]
同灶炊食。谓同居;不分家。《礼记·檀弓上》:“或曰:‘同爨緦。’”孔颖达 疏:“既同爨而食,合有緦麻之亲。”《南史·…
赔産 [ péi chǎn ]
产量达不到合同标准,由生产者按规定赔补。 王志琪 《只化一个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在社内开始酝酿包工包产的时候,…
赔产 [ péi chǎn ]
产量达不到合同标准,由生产者按规定赔补。 王志琪 《只化一个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在社内开始酝酿包工包产的时候,…
刘庭式娶盲女 [ liú tíng shì qǔ máng nǚ ]
(一)、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自己的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要像刘庭式一样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糟糠之…
讹心 [ é xīn ]
感化人心。 唐 陈鸿 《庐州同食馆记》:“以通知政术为 合肥郡 太守,质平讹心,风俗丕变,民知敬道,吏不敢欺。”
缗缗 [ mín mín ]
昏昧无心的样子。《庄子·天地》:“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清 姚鼐《祭刘海峰先…
宫观 [ gōng guàn ]
道宫和道观的合称。道教祀神、修炼和做法事的地方。宫观建筑大同小异,一般是前有山门、华表,山门内有正殿、陪殿,祀道教尊…
禹啓 [ yǔ qǐ ]
指 夏禹 及其子 启 。 唐 卢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诗:“父子 成 釗 合,君臣 禹 启 同。仰天歌圣道,犹愧…
各从其志 [ gè cóng qí zhì ]
各从其志(各從其志) 各依自己的志愿意向行事。《史记·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汉书·…
殊议 [ shū yì ]
不同的意见。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详延有道之士,将欲观殊议异策,虚心倾耳以听。”《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同心戮力 [ tóng xīn lù lì ]
同心戮力 齐心合力。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 陈蕃 、 竇武 ,同心戮力,以奬王…
不及其君遇其臣 [ bú jí qí jun1 yù qí chén ]
谓君虽不知其志,但倘能守中正尽职,则合臣道也。易,小过??六二之爻辞。《易经·小过卦》:「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
同声共气 [ tóng shēng gòng qì ]
同声共气(同聲共氣)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
思诚 [ sī chéng ]
即运用思维自我反省,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与天道合一的“至诚”的境界,与生而有之的本性之善保持和谐同一,从而也就能获得…
不融 [ bù róng ]
不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李善 注:“毛萇《诗传》曰:融,长也。”《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