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札 [ xī zhá ]
犀甲。唐 韩愈 孟郊《征蜀联句》:“刑神咤犛旄,阴燄颭犀札。”宋 晁补之《赠戴嗣良歌》:“往年身夺五刀剑,名玉所擐犀…
夜明犀 [ yè míng xī ]
传说中夜间发光的犀角。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敬宗皇帝 宝歷 元年,南昌国(当作 高昌国)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
驳回 [ bó huí ]
不允许(请求);不采纳(建议):驳回上诉。对无理要求,一概驳回。
驳争 [ bó zhēng ]
辩驳争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在职三年,多所驳争。”
水犀 [ shuǐ xī ]
(一)、犀牛的一种。因生活于水中,故名。(二)、见“水犀军”。(三)、草名。
赤駮 [ chì bó ]
见“ 赤驳 ”。
举駮 [ jǔ bó ]
见“ 举驳 ”。
舛駮 [ chuǎn bó ]
见“舛驳”。
踳駮 [ chuǎn bó ]
见“踳驳”。
班驳 [ bān bó ]
见〖斑驳〗。
指駮 [ zhǐ bó ]
见“指驳”。
纠駮 [ jiū bó ]
见“纠驳”。
长犀盾 [ cháng xī dùn ]
材料犀皮。
碧牙西 [ bì yá xī ]
见“碧鵶犀”。
犀椎 [ xī zhuī ]
见“犀槌”。
迟利 [ chí lì ]
犹犀利。
剥运 [ bāo yùn ]
(一)、谓时运不利。剥,《易》卦名。(二)、驳运。用船转运。剥,通“驳”。
骨突犀 [ gǔ tū xī ]
即骨咄犀。
骨笃 [ gǔ dǔ ]
见“骨咄犀”。
出法驳案 [ chū fǎ bó àn ]
谓出于律例之外进行辩驳议论。《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乃下詔:‘郎、令史復出法驳案者,随事以闻。’”胡三省注:…
扳驳 [ bān bó ]
批驳。
心有灵犀一点通 [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比喻双方心灵相通,彼此心思互相了解。灵犀(xī):传说犀牛…
前途多舛 [ qián tú duō chuǎn ]
舛驳。
驳屈 [ bó qū ]
驳倒。
癣驳 [ xuǎn bó ]
斑驳。
【词语拼音】bó xī
【词语解释】亦作“駮犀”。斑犀。《东汉观记·陈遵传》:“ 陈遵 破 匈奴 ,詔赐駮犀剑。” 吴树平 校注:“駮犀剑三字原误作‘骇犀剑’, 姚 本作‘駮犀剑’, 陈禹謨 刻本《书钞》同……駮犀剑,即以斑犀为装饰的剑。此条《编珠》卷二引作‘ 光武 赐 陈导 骇犀剑’,《御览》卷三四二引作‘ 光武 有骇犀之剑,以赐 陈遵 ’,所引皆有讹误。”《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以班犀饰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