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怒鼃 [ shì nù wā ]
同“軾蛙”。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軾怒鼃以劝勇,避螳螂以励武。”
螳螂拳 [ táng láng quán ]
一种拳术,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王朗由螳螂两臂的动作得到启发,并吸收当时中国北方的名拳,集其大成,而创…
椎斧 [ zhuī fǔ ]
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
不露斤斧 [ bù lù jīn fǔ ]
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
斧凿 [ fǔ záo ]
(一)、斧子和凿子。(二)、用斧子和凿子加工,比喻雕琢诗文词句,使显得造作,不自然:斧凿痕。
螳螂奋臂 [ táng láng fèn bì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锧鈇 [ zhì fū ]
亦作“鑕斧”。古代斩人的刑具。锧为砧板,鈇即斧。
弄斧班门 [ nòng fǔ bān mén ]
弄斧班门(弄斧班門)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班 ,指 鲁班 ,古巧匠。 明 高濂 《玉簪记·寄弄》:“小生略记一…
利斧 [ lì fǔ ]
锐利之斧也。《墨子·备穴》:「以利斧施之,命有利者三人。」
破斧缺斨 [ pò fǔ quē qiāng ]
破斧缺斨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
眉斧 [ méi fǔ ]
汉 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后因以“眉斧”喻女色。
逞壮 [ chěng zhuàng ]
犹示威。 晋 成公绥 《螳蜋赋》:“俯飞蝉而奋猛,临蟪蛄而逞壮。”
鈭錍 [ zī pī ]
短柄斧。
桑螵蛸 [ sāng piāo xiāo ]
螳螂科动物缀在桑枝上的卵鞘。可作中药,主治遗精、早泄、遗尿等症。
蟷蜋 [ dāng láng ]
螳螂的别名。《尔雅·释虫》“不过,蟷蠰” 宋 邢昺 疏:“不过,一名蟷蠰,一名蟷蜋。”
柱斧 [ zhù fǔ ]
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朱子语类》卷一二八:“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轿前。”
斧釿 [ fǔ jīn ]
见“斧斤”。
斧依 [ fǔ yī ]
见“斧扆”。
资釜 [ zī fǔ ]
犹资斧。
资鈇 [ zī fū ]
见“资斧”。
金斧 [ jīn fǔ ]
(一)、斤和斧。(二)、指以黄金为饰的斧,古时用作天子之仪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táng láng bǔ chán huáng què zài hòu ]
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斧质 [ fǔ zhì ]
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斧政 [ fǔ zhèng ]
同“斧正”。
斩假石 [ zhǎn jiǎ shí ]
剁斧石。
【词语拼音】táng fǔ
【词语解释】亦作“螗斧”。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的武装。 宋 梅尧臣 《秋日咏蝉》:“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宋 李觏 《蝉》诗:“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花月痕》第四回:“四围礮火,中天掣 列缺 之鞭;一片刀光,半夜射 望诸 之魄。蝟蜂立折,螳斧徒劳。”参见“ 螳臂当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