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 bàng qiú ]
(一)、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成直角扇形,分内场和外场两个部分。内场为正方形(2(七)、43米×2(七)、43米),…
凌波曲 [ líng bō qǔ ]
唐 天宝 时乐曲名。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 玄宗 在东都,梦一女,容貌艷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於床前…
场杵 [ chǎng chǔ ]
场上脱粒用的棍棒之属。 清 曹寅 《泛舟虎丘观获得菊字》诗:“回舟看稻穗,岁事喜初熟。登登场杵鸣,靄靄茅簷簇。”
下公门式路马 [ xià gōng mén shì lù mǎ ]
敬君之礼也。过君主之门,必下车马。途遇君主之车马,则凭依车上横木以示敬意。《礼记·曲礼上》:「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
虿发 [ chài fā ]
语本《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郑玄 笺:“蠆,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髮末曲上卷然。”孔颖达 疏…
外场 [ wài cháng,wài chǎng ]
[ wài cháng ]〈名〉旧时指善交际、好面子的作风。[ wài chǎng ](一)、戏曲舞台上桌子前面的地…
帮腔 [ bāng qiāng ]
(一)、某些戏曲剧种中演唱的一种形式。多为后台的人给上场的演员帮唱,主要用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情或渲染舞台气氛。(二)…
圆场 [ yuán chǎng ]
(一)、戏曲舞蹈的一种程式动作。角色在舞台上按一定的圆形路线绕行,称走圆场。(二)、为了打破僵局或解决纠纷而从中解说…
摘翠 [ zhāi cuì ]
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用同调之曲,重复作两首或两首以上,以咏一事,称为「摘翠」。取其摘取全部精粹之意。此种形式以北曲居多…
讲问 [ jiǎng wèn ]
讲说讨论。《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汉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
弦索 [ xián suǒ ]
(一)、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 琵琶定场屋。”唐 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
逢场 [ féng cháng ]
(1).遇到某场合;到达某场所。 宋 杨万里 《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茧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茧卜因戏作长句》:…
上篇 [ shàng piān ]
书籍之第一篇也。《南史·梁元帝纪》:「武地尝问所读,对曰:『能诵《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
马球 [ mǎ qiú ]
(一)、马术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得分多者为胜。有场地马球和草地马球两种比赛。…
曲备 [ qū bèi ]
完备。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鼎俎之礼,节文曲备。”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安上治民,莫善於礼,…
车仪 [ chē yí ]
车上的威仪。《周礼·夏官·道右》:“詔王之车仪。” 郑玄 注:“顾式之属。” 贾公彦 疏:“《曲礼》云:‘式视马尾,…
阴罚 [ yīn fá ]
冥冥之中的惩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即漏显诛,难逋阴罚。”
曲室 [ qū shì ]
◎ 曲室 qūshì[a deep closet] 偏僻幽深的小屋曲室小户,倒也自在详细解释曲室:犹密…
中和乐 [ zhōng hé lè ]
唐 乐曲名。宋 王溥《唐会要·诸乐》:“﹝ 贞元 十二年﹞ 昭义 节度使 王虔休 献《继天诞圣乐》一曲……以叶中和之…
曲律 [ qū lǜ ]
(1).弯曲;屈折。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曲律竿头悬草稕,緑杨影里拨琵琶。”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
大世界 [ dà shì jiè ]
上海市 的著名游乐场。1917年创办。内设许多小型剧场,分演各种戏剧、曲艺、杂技、电影及进行其他游艺活动。解放前受流…
承上起下 [ chéng shàng qǐ xià ]
承上起下 承接前者,引出后者。《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 唐 孔颖达 疏:“故,承上起下之辞。”《诗·小雅·常棣…
江湖诀 [ jiāng hú jué ]
江湖上的骗术。昆曲《十五贯》第七场:“先生!你码头跑跑,我赌场混混,自家人,这一套江湖诀可用不着。”鲁迅《书信集·致…
引力透镜 [ yǐn lì tòu jìng ]
光线经过产生引力场的天体时,发生弯曲而偏离原方向,产生类似凸透镜会聚光线作用的效应。可改变天体像的亮度,还能产生一个…
广义相对论基础 [ guǎng yì xiāng duì lùn jī chǔ ]
论文名。爱因斯坦著。发表在1916年德国《物理学纪事》第4系列,第49卷上。总结对引力场的研究,由广义相对性原理及等…
【词语拼音】chǎng shàng zhī qū
【词语解释】 场上之曲 - 释义 场上之曲,就是对戏曲作为表演艺术的还原与体认,或者可以说,只有舞台上的活的戏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才是真正符合戏曲的审美本质的。 场上之曲 - 概述 戏剧剧本是一种在表演艺术规范制约下的特殊文章,它既具有舞台的搬演性,又具有案头的阅读性。而戏剧最本质的生命在于舞台,因此,“场上之曲”是对人们戏剧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场上之曲”与“案头文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国戏剧创作史上,长期以来就有所谓“本色派”与“文采派”的不同流派。本色派偏重剧作的演唱价值,文采派偏重剧作的阅读价值。前者是对戏剧的“舞台性”的注重,后者则是对戏剧的“文学性”的注重。明代沈璟和汤显祖的“吴江派”与“临川派”之争,就是“场上之曲”与“案头文学”的交锋。而在戏剧家评论家看来,兼顾演出性和文学性才是戏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