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偶 [ shī ǒu ]
诗友。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游观拉诗偶,行迈经城阡。”
恧恧 [ nǜ nǜ ]
惭愧貌。
发媿 [ fā kuì ]
见“发愧”。
不媿 [ bù kuì ]
见“不愧”。
瞒然 [ mán rán ]
惭愧貌。
恧怩 [ nǜ ní ]
惭愧忸怩。南朝 宋 鲍照《代贫贱愁苦行》:“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愧慄 [ kuì lì ]
惭愧惶恐。唐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汗颜 [ hàn yán ]
因羞惭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深感汗颜。汗颜无地(羞愧得无地自容)。
腼貌 [ miǎn mào ]
谓面有愧色。
自惭形秽 [ zì cán xíng huì ]
《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
不愧 [ bù kuì ]
当之无愧;当得起(多跟“为”或“是”连用):郑成功不愧为一位民族英雄。
不愧屋漏 [ bù kuì wū lòu ]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俯仰不愧天地 [ fǔ yǎng bú kuì tiān dì ]
立于天地之间,无所愧怍。《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自觉形秽 [ zì jué xíng huì ]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愧忏 [ kuì chàn ]
羞愧而忏悔。
忸忸怩怩 [ niǔ niǔ ní ní ]
羞愧的样子。
媿色 [ kuì sè ]
惭愧的神色。
腼怀 [ miǎn huái ]
羞愧地怀想。
媿畏 [ kuì wèi ]
惭愧和畏惧。
欣媿 [ xīn kuì ]
欣喜而惭愧。
愧屈 [ kuì qū ]
羞愧而屈服。
顾惭 [ gù cán ]
自顾而惭愧。
赧色 [ nǎn sè ]
惭愧的神色。
惭怯 [ cán qiè ]
羞愧胆怯。
惭戁 [ cán nǎn ]
羞愧惶恐。
【词语拼音】kuì xíng
【词语解释】傀行。谓行为怪异。《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弟长乡里,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曰:“‘愧’、‘傀’形声竝近,疑叚字也。《周礼·大司乐》‘大傀异灾’ 郑 注:‘傀,犹怪也。’傀行,犹言‘怪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