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齿 [ sù chǐ ]
年高;年高之人。《晋书·武陔传》:“陔 以宿齿旧臣,名位隆重。”《隋书·苏威传》:“房公威 器怀温裕,识量弘雅,早居…
鞭辔 [ biān pèi ]
鞭子和马笼头。借指随从效力。《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慕公高义,愿事鞭轡,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王闿…
介直 [ jiè zhí ]
耿介正直。《南史·裴之高传》:“ 元帝 深嗟其介直。” 宋 梅尧臣 《送韩寺丞通判灜州》诗:“尝闻 河间 守,介直天…
沈疾 [ shěn jí ]
亦作“沉疾”。重病。亦指患重病。唐 张读《宣室志》卷二:“吾少年弃家,学浮屠氏,迨今年五十,不幸沉疾。”宋 陆游《皇…
云中君 [ yún zhōng jūn ]
传说中的神名。见《楚辞·九歌》及《汉书·郊祀志上》。所指何神,诸说不一。 王逸 、 颜师古 注谓为云神, 王闿运 《…
谷变 [ gǔ biàn ]
陵谷变迁。比喻巨大的变化。语本《诗·小雅·十月》:“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唐 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东国餘…
寓庐 [ yù lú ]
寓所;居室。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往年 潘郑盦 尚书奉讳家居,与余 吴下 寓庐相距甚近,时相过从。” 陈…
五口通商 [ wǔ kǒu tōng shāng ]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英国凭借《南京条约》第二条的规定,强迫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末迹 [ mò jì ]
(一)、喻晚年。《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於末迹,聊优游以娱老。”李善 注:“末迹,喻老。”(二)、次要的事…
煦濡 [ xù rú ]
温和;惠爱。 明 张居正 《吴镜川暨淑人合葬墓志铭》:“与乡人处,恂恂煦濡,不为崖异。” 清 冯桂芬 《祭蒲城相国文…
悯悯 [ mǐn mǐn ]
忧伤貌。 南朝 梁 何逊 韦黯 《相送联句》之一:“悯悯岐路侧,去去平生亲。” 唐 韩愈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
鼓鑪 [ gǔ lú ]
扇风点燃炉子。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方鼓鑪销琐环,未开。有小…
祁僮 [ qí tóng ]
形容妇女竦敬奉事,舒迟有仪。语出《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清 龚自珍《最录南唐…
厎绩 [ dǐ jì ]
致功,取得功绩。《书·禹贡》:“覃怀 厎绩,至于 衡漳。”厎,一本作“底”。《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
贞苦 [ zhēn kǔ ]
坚贞刻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辅》:“少持戒行,执志贞苦,学通诸论,兼善经法。” 唐 白居易 《…
忼慷 [ kāng kāng ]
意气激昂,胸襟开阔。《新唐书·列女传·杨烈妇》:“虽敢决不忘於国,然不如 杨烈妇 忼慷知君臣大义云。” 明 陈子龙 …
岖嶔 [ qū qīn ]
1.形容山势峻险。 王闿运 《巫山天岫峰诗序》:“前后相对,嶇嶔参差。”2.谓道路险阻不平。 唐 孟郊 《赠竟陵卢使…
悚慑 [ sǒng shè ]
亦作“ 悚讋 ”。畏服。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復掩 湖 南, 保权 力屈;爰取 荆 南, 继冲 悚慑。…
贪天 [ tān tiān ]
“贪天之功”的省称。唐 元稹《将进酒》诗:“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王闿运《祭常都尉文》:“众人贪天,虎步…
创稾 [ chuàng gǎo ]
亦作“剙稾”。著述成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元 人所续,今未见传本,渔洋 杂著甚多,亦未见有此书…
橐佗 [ tuó tuó ]
同“橐驼”。亦作“槖佗”。《汉书·匈奴传上》:“其畜之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佗……驒奚。”《资治通鉴·汉宣帝本始…
鼓炉 [ gǔ lú ]
扇风点燃炉子。王闿运《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方鼓鑪销琐环,未开。有小船视…
朗抗 [ lǎng kàng ]
亦作“ 朗伉 ”。高亢不驯。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不雅驯曰藞苴、曰朗伉、曰磊砢、曰孟浪。”…
纤俗 [ xiān sú ]
纤巧庸俗。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白石 《石湖仙》一闋,自是有感而作,词亦超妙入神。惟‘玉友金蕉,玉人…
燥发 [ zào fā ]
谓胎毛始干。指年少。明 袁宗道《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夫太宰公者,即 宗道 燥髮时所稔闻 少泉先生 者也。”清 …
【词语拼音】kǎi yì
【词语解释】(1).指天将明时。 明 杨慎 《升庵经说·齐子闿圛》:“‘ 鲁 道有荡, 齐子 岂弟。’ 郑玄 笺曰:岂弟当作闓圛。闓,开也。圛,明也。盖与旁章发夕为对。发夕,侵夜而行;闓圛,将明而行也。”(2).开发;开导。 章炳麟 《人滩说》:“千世以幽,一昔闓圛,而太古如起,先民如作。” 章炳麟 《正言论》:“文言合一,盖时彦所譁言也。此事固未可猝行,藉令行之,不得其道,徒令文学日窳,方国殊言,閒存古训,亦即随之消亡。以此闓圛烝黎,翩其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