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事舍人 [ jiě shì shè rén ]
唐姚崇任中书舍人时精明能干,时号“解事舍人”。《新唐书·齐澣传》:“姚崇復相,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论驳及誥詔皆授準…
驳审 [ bó shěn ]
(一)、驳问审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桐公》:“自 戴 入井,邻人殴杀其妇,为妇翁所讼,驳审年餘,仅存皮骨而归…
诘驳 [ jié bó ]
问难和辩驳。
谳正 [ yàn zhèng ]
审议并驳正。
僥驳 [ jiǎo bó ]
谓揭发﹑批驳。
驳乱 [ bó luàn ]
驳杂错乱。
驳冗 [ bó rǒng ]
驳杂冗繁。
正驳 [ zhèng bó ]
纠正辩驳。
藓驳 [ xiǎn bó ]
藓苔斑驳。
驳窦 [ bó dòu ]
可资反驳的空子。
缴驳 [ jiǎo bó ]
(1).驳还。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或有不当,又至缴驳。”《元典章新集·朝纲·纪纲》:“昔 唐 以中书奏…
驳头 [ bó tou ]
反驳的理由。《野叟曝言.第一八回》:「欲要寻个驳头,急切思量不起,弄得没法。」
货驳 [ huò bó ]
驳运货物的船。
非驳 [ fēi bó ]
亦作“非駮”。非难辩驳。
驳滥 [ bó làn ]
亦作“駮滥”。驳杂失实。
偏朱蹄 [ piān zhū tí ]
蹄一边朱色者。《庄子·田子方》:「乘驳马而偏朱蹄。」疏:「乘驳马而蹄偏赤,号令我云。」
谳驳 [ yàn bó ]
审理案件,驳正是非。 明 李东阳 《刘公墓志铭》:“其为大理在 天顺 、 成化 间,讞驳详慎。”
斑毛 [ bān máo ]
谓颈毛色彩驳杂。
评驳 [ píng bó ]
评议和驳正;评论。
辟佛 [ pì fó ]
斥佛教,驳佛理。
相难 [ xiāng nán ]
互相责难,辩驳。
白拉 [ bái lā ]
方言。驳斥;抢白。
赮驳 [ xiá bó ]
如霞彩一样斑驳陆离。
驳驳劣劣 [ bó bó liè liè ]
莽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王季思校注:“毛西河曰:‘驳劣,借字声作爆烈…
驳倒 [ bó dǎo ]
提出理由否定对方的意见,使站不住脚:一句话就把他驳倒了。真理是驳不倒的。
【词语拼音】jiě bó
【词语解释】(1).离散间杂。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云阴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陆游 《昆仑行》:“阴云解驳朝暾红, 黄河 直与 昆仑 通。” 金 元好问 《赋邢州鹊山》诗:“苍茫失层叠,解驳见縈带。” 清 钱谦益 《游黄山记》之三:“云气解駮,如浪文水势。”(2).解释辩正。 清 毛岳 《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始编修君问学淹沉,穿并奥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简,或写别纸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