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 [ zhōng láng ]
(一)、官名。 秦 置, 汉 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望姓 [ wàng xìng ]
有声望的氏族。《新唐书·李义琰传》:“ 李义琰 , 魏州 昌乐 人,其先出 陇西 望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
门义 [ mén yì ]
门生及义从。晋、南北朝 时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宋书·殷琰传》:“琰 素无部曲,门义不过数人。”《南史·羊崇传》:“…
遐迈 [ xiá mài ]
(1).远行。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一:“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晋 傅咸 《赠褚武良诗》:“悠悠遐迈,东夏于…
隔越 [ gé yuè ]
(1).阻隔。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五:“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2).隔阂。《朱子语类》卷…
爽指 [ shuǎng zhǐ ]
犹言违意。南朝 梁简文帝《与琰法师书》之一:“佇望来仪,一日三岁。想思弘利益理,当无爽指。”南朝 梁简文帝《与琰法师…
赫翼 [ hè yì ]
犹赫奕。 明 瞿式耜 《<常熟曾氏世谱>序》:“宸章赫翼,琬琰生光。”参见“ 赫奕 ”。
三蔡 [ sān cài ]
宋 蔡确、蔡卞、蔡京 三人的合称。
怀附 [ huái fù ]
归向,归附。《后汉书·窦融传》:“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宋书·殷琰传》:“ 琰 性和雅静素……在 寿阳 被…
悲愤诗 [ bēi fèn shī ]
诗篇名。东汉蔡琰作。有五言和骚体两篇。五言一篇全长一百零八句,叙述作者于董卓之乱中被掠于乱兵,流入南匈奴并生有两子,…
农火 [ nóng huǒ ]
指农舍灯光。 清 萧赵琰 《溪桥候月》诗:“农火归残巷,渔家话浅更。”
二傅 [ èr fù ]
(一)、指太傅与少傅,均为辅导太子之官。(二)、指南朝齐傅琰、傅翽父子。
童孺 [ tóng rú ]
(一)、儿童;幼年。汉 蔡邕《童幼胡根碑》:“嗟童孺之夭逝兮,伤慈母之肝情。”《南史·范元琰传》:“元琰 时童孺,哀…
乖隔 [ guāi gé ]
(1).分离;别离。 汉 蔡琰 《悲愤诗》:“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岂料官有牵缠…
怀琰 [ huái yǎn ]
犹怀璧。 明 刘基 《秋怀》诗之八:“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参见“ 怀璧 ”。
黼构 [ fǔ gòu ]
华丽的建筑物。 南朝 宋 殷琰 《宋章庙乐舞歌·肃咸乐》:“芬枝颺烈,黼构周张。”
公才 [ gōng cái ]
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又名之曰:‘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卢 ( …
吴蔡体 [ wú cài tǐ ]
金 吴激、蔡松年 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体”。金 元好问《中州集·蔡丞相松年》:“百年以来,乐府推 伯坚(蔡松年…
远至 [ yuǎn zhì ]
谓日后能大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 从弟 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
竟体 [ jìng tǐ ]
遍体;全身。《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
聪哲 [ cōng zhé ]
聪慧明智。 汉 班昭 《女诫》:“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谓 朗 曰:…
乡移 [ xiāng yí ]
《礼记·王制》:“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后以“乡移”谓转移乡学而习礼。《三国志·…
魔魍 [ mó wǎng ]
魔鬼。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此郎福力猛盛,魔魍所不能亲,自有善神护之。”
神定 [ shén dìng ]
谓心神安定。《新唐书·杨元琰传》:“生数岁未言,相者视曰:‘语迟者神定,必为重器。’”
便就 [ biàn jiù ]
即成也。《梁书·范云传》:「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琰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
【词语拼音】cài yǎn
【词语解释】东汉诗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女。蔡邕女。自幼博学通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死,回娘家。董卓之乱中,被掠入南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再嫁屯田都尉董祀。有五言诗及骚体《悲愤诗》各一篇,前者为其代表作。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现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