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成针 [ mó tiě chéng zhēn ]
比喻只要有恒心,任何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参见「铁杵磨成针」条。
碓嘴 [ duì zuǐ ]
(一)、舂米的杵。末梢略尖如鸟嘴,故名。(二)、指鸟雀。
舂米 [ chōng mǐ ]
把谷子放在舂米桶内用舂米杵砸出壳的过程。
前徒 [ qián tú ]
前行之步卒。《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杵臼之交 [ chǔ jiù zhī jiāo ]
《后汉书·吴祐传》:“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后因称交友…
操筑 [ cāo zhù ]
拿着木杵打墙。筑,打墙用的木杵。指 傅说 为版筑之奴事。《楚辞·离骚》:“ 説 操筑於 傅巖 兮, 武丁 用而不疑。…
斧质 [ fǔ zhì ]
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菜板 [ cài bǎn ]
砧板,是垫放在桌上以便切菜时防止破坏桌子的木板。
磨杵成针 [ mó chǔ chéng zhēn ]
磨掉铁杵,以成细针,劝人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勉词
砧基簿 [ zhēn jī bù ]
登载田亩四至的簿册。《文献通考·田赋五》:“﹝左司员外郎 李椿年 ﹞令各户各乡造砧基簿。”宋 曹彦约《新知澧州朝辞上…
炮车云 [ pào chē yún ]
亦作“礮车云”。一种预示暴风即将到来的云,即砧状积雨云。
擣衣 [ dǎo yī ]
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南朝 齐 …
辍舂 [ chuò chōng ]
古代舂筑时,以歌相和,以杵声相送,用以自劝。里中有丧,则舂筑者不相杵。见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史记·商君列传…
筑筑 [ zhù zhù ]
(一)、脉跳动急速貌。(二)、上下摇动。如筑杵捣物的样子。
古谚 [ gǔ yàn ]
古代流传下来的谚语:中国有句古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铃杵 [ líng chǔ ]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宋史·外国传六·天竺》:“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
谌杵 [ chén chǔ ]
谓奸诈之人伪托真诚。《管子·任法》:“然故諶杵习士,闻识博学之人不可乱也。” 尹知章 注:“杵所以毁碎於物者也。谓姦…
碓挺嘴 [ duì tǐng zuǐ ]
杵头般向前伸出的长嘴。《西游记》第五四回:“ 八戒 在旁掬着碓挺嘴。”
镫骨 [ dèng gǔ ]
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齐讴 [ qí ōu ]
同“ 齐歌 ”。 唐 杨巨源 《古意赠王常侍》诗:“欲学 齐 謳逐云管,还思 楚 练拂霜砧。”
中耳 [ zhōng ěr ]
外耳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桥接 [ qiáo jiē ]
一种植物嫁接法,其法是一个或数个接穗的一端插入砧木下部,另一端插入砧木上部,被形成层或其它弱点隔开,特别用于跨过伤口…
蛩韵 [ qióng yùn ]
犹蛩声。 元 赵善庆 《庆东原·泊罗阳驿》曲:“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
铁棒磨成针 [ 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枝接 [ zhī jiē ]
用一段枝条作接穗的嫁接方法。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应密接,以利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