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糊 [ nián hú ]
[释义](1) (形)形容东西黏。这瓜煮得很黏糊。(作补语) (2) (形)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这人平时很黏…
腻糊 [ nì hú ]
方言。形容东西黏;黏糊。如:豆沙用大油一拌,又香又腻糊。
膱脂 [ zhí zhī ]
油肉腐败。引申为黏糊糊的。
黏巴巴 [ nián bā bā ]
黏滞不爽、迷迷糊糊的样子。
潼溶 [ tóng róng ]
黏糊貌。
稠黏 [ chóu nián ]
浓厚而黏糊。
黏湿 [ nián shī ]
黏糊潮湿。
黏儿 [ nián ér ]
浆糊状的黏性物质。例:松树出黏儿了。
黏稠 [ nián chóu ]
液体浓度高,有黏性,不易流动:黏稠的浆糊|黏稠的松脂|黏稠的大米粥。
潮黏黏 [ cháo nián nián ]
潮湿黏糊的样子。
黏性 [ nián xìng ]
物体黏着的性质。如:「强力胶的黏性比浆糊大。」
腻得得 [ nì de de ]
形容物体给人以黏糊的感觉。
黏人 [ nián rén ]
A像胶或糨糊一样黏着B。
黏接 [ nián jiē ]
谓以黏性糊状物将物体连接在一起。
胶结 [ jiāo jié ]
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黏黏糊糊 [ nián nián hū hū ]
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
牛骨胶 [ niú gǔ jiāo ]
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动物类黏结材料。其特点是:黏结性能好,强度高,水分少,干燥快,黏结定型好,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特…
黍黏子 [ shǔ nián zi ]
古代用以粘鞋子硬衬的黍米糊。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四:“世间浊滥人,恰似黍黏子。不见无事人,独脱无能比。”一本作“…
纸糊头 [ zhǐ hú tou ]
用纸黏成的。比喻空有架子而没有实力。《通俗常言疏证.戏玩.纸糊头》引《白罗衫》剧:「我是纸糊头金刚,瓦楞里壁虎。」
糊纸 [ hú zhǐ ]
以糊制成的纸。可包难服的药粉吞咽。黏贴纸张。《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或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
黄腻腻 [ huáng nì nì ]
形容黄而黏糊。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他安心地吃冷盘里黄腻腻的色拉。”
麪糊 [ miàn hù ]
(一)、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汤洗疥,拭令乾,煮麵糊,热涂之,即愈也。”引…
滑腻腻 [ huá nì nì ]
形容滑溜黏糊。《收穫》1981年第5期:“那间小黑屋不知还在吗?刺鼻的腥臭味,滑腻腻的地板,还有挂在顶棚接雨水的小铁…
口腔黏膜 [ kǒu qiāng nián mò ]
口腔的上皮黏膜,包括咀嚼黏膜、特化黏膜的被覆黏膜。
胶泥 [ jiāo ní ]
含有水分的黏土,黏性很大。
【词语拼音】nián hú
【词语解释】[释义](1) (形)形容东西黏。这瓜煮得很黏糊。(作补语) (2) (形)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这人平时很黏糊。(作谓语) [构成]附加式详细解释(1).形容东西黏稠。如:这糯米粥挺黏糊,很好喝。(2).形容人行动不爽利,精神不振。如:你干活别老那么黏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