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弁 [ qióng biàn ]
(1).一种饰以琼玉的皮弁。古时大夫所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子玉 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 杜预 注…
玄紞 [ xuán dǎn ]
(一)、古代礼冠上系塞耳玉的丝带。(二)、古代有皇后亲织玄紞之事,后因以玄紞指女红。
丝虫病 [ sī chóng bìng ]
有的地区叫象皮病、粗腿病、流火。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结引起的寄生虫病。由蚊子叮咬传染。主要症状是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金丝酒 [ jīn sī jiǔ ]
以鸡蛋和酒相煮的一种酒。 宋 姜特立 《客至》诗:“冻云垂地寒峥嶸,故人访我邀晨烹,旋烧 姜子 金丝酒,却试 苏公 …
玉镫 [ yù dèng ]
(一)、马镫之美称。南朝 梁简文帝《紫骝马》诗:“青丝悬玉鐙,朱汗染香衣。”元 杨维桢《走马》诗:“半兜玉鐙裹湘裙,…
垂旒 [ chuí liú ]
(一)、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二)、指帝王。(三)、指居侯王之位。
璧羔 [ bì gāo ]
玉璧与羔羊。《文选·张衡<东京赋>》:“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羔皮帛之贄既奠。” 李善 注:“《周礼》曰:子执穀璧,…
严员 [ yán yuán ]
谓高而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玉厚九分,白藻五丝,衣制大上,首服严员。”
縚绳 [ tāo shéng ]
丝带子。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方当开兹縹帙,散此縚绳,永对翫於书帷,长循环於纤手。”
璇弁 [ xuán biàn ]
亦作“璿弁”。玉饰的皮冠。《说文·玉部》:“璿,美玉也。《春秋传》曰:‘璿弁玉缨。’”今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作“…
豪竹哀丝 [ háo zhú āi sī ]
豪竹哀丝(豪竹哀絲) 指管弦乐。 宋 陆游 《东津》诗:“打鱼斫膾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 石三友 《金陵野史·武…
罗幔 [ luó màn ]
丝罗帷幔。 唐 王适 《古别离》诗:“珠帘昼不捲,罗幔晓长垂。” 唐 元稹 《生春》诗:“玉櫳穿细日,罗幔张轻风。”
血丝虫病 [ xuè sī chóng bìng ]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会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系统,导致其反复发生炎症,致使患病…
玼颣 [ cī lèi ]
比喻缺点,毛病。《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小有玼纇,众皆指之。” 胡三省 注:“玉病曰玼,丝节曰纇。”
固姑 [ gù gū ]
蒙古 贵族妇女所戴冠名。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玉饰之。俗称箍箍帽。
绦绳 [ tāo shéng ]
丝带子。 唐 徐凝 《回施先辈见寄新诗》之一:“九幽仙子西山卷,读了絛绳繫又开。”縚繩:丝带子。 南朝 陈 徐陵 《…
玉刻 [ yù kè ]
(1).象玉石刻成的,形容形态美观。 唐 皮日休 《石榴歌》:“玉刻冰壶含露溼,斓斑似带 湘娥 泣。”(2).对刻本…
纳徵 [ nà zhǐ ]
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
丝棼 [ sī fén ]
《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
翩绵 [ piān mián ]
飘忽连绵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飘妙翩绵,乍见乍泯。”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绵,见游丝之縈…
粉荔枝 [ fěn lì zhī ]
亦作“粉荔”。唐 代 洛阳 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状作为节日食品。唐 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洛阳 人家,正旦造…
玉罗 [ yù luó ]
莹白的丝织品。《黄庭内景经·心部》:“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送黄蔷薇并酒之韵》:…
传圭袭组 [ chuán guī xí zǔ ]
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玉燕钗 [ yù yàn chāi ]
钗名。《洞冥记》卷二:“神女留玉釵以赠帝,帝以赐 赵婕妤 。至 昭帝 元凤 中,宫人犹见此釵。 黄諃 欲之。明日示之…
丹絃 [ dān xián ]
朱絃。泛指丝乐。 汉 蔡邕 《琴赋》:“丹絃既张,八音既平。” 南朝 梁 江淹 《袁太尉从驾》诗:“甿謡响玉律,邑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