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钟 [ shí èr zhōng ]
(一)、见“十二鐘”。(二)、亦作“十二钟”。能和五音、十二律的成套的钟。共十二枚,故名。(三)、犹言十二律。
张弓簇箭 [ zhāng gōng cù jiàn ]
拉开弓弦,携带聚集成簇的箭。指人行猎或出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十年间,张弓簇箭,不曾撞个对手。」
杏花天 [ xìng huā tiān ]
(一)、杏花开放时节。指春天。(二)、词牌名。有三体,一为五十四字,二为五十五字,三为五十六字,均双调,前后段各四句…
朝帽 [ cháo mào ]
上朝所用的礼帽。唐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春衫裁白紵,朝帽掛乌纱。”《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革胡 [ gé hú ]
拼音:gé hú 简介 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
衍数 [ yǎn shù ]
(一)、《易·繫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因以“衍数”指五十。(二)、推算数字。
千社 [ qiān shè ]
谓二万五千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自 莒 疆以西,请致千社。”杜预 注:“二十五家社;千社,二万五千家。”《史…
梁书 [ liáng shū ]
书名。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为南朝梁代的史书。纪传体,分为本纪六、列传五十。其中二十五篇为其父姚察旧稿。持论公允,次…
十十五五 [ shí shí wǔ wǔ ]
(一)、指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二)、指每十里五里。
半弓 [ bàn gōng ]
(一)、半弓形。形容弦月。(二)、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三)、俗以“一…
正寿 [ zhèng shòu ]
指人五十、六十、七十等整岁寿日。《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寿,可不知道老爷打算怎么样个行法。”《林则…
中殇 [ zhōng shāng ]
古谓十二至十五岁死亡为“中殇”。未成年而死叫殇。《仪礼·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
风坛 [ fēng tán ]
古时祭风用的坛。《宋史·礼志六》:“ 政和 之制,风坛广二十三步,雨、雷坛广十五步,皆高三尺,四陛,并一壝,二十五步…
柳摇金 [ liǔ yáo jīn ]
(一)、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二。(二)、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
年忌 [ nián jì ]
阴阳家指人从七岁起,每隔九年所遇到的大忌。《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篇》:“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
乱岁日 [ luàn suì rì ]
旧时 北京 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到除夕为“乱岁日”。
金凤 [ jīn fèng ]
(一)、金质的或金饰的凤形熏炉。(二)、见“金凤凰”。(三)、台名。(四)、凤仙花的别称。(五)、琵琶、琴、筝之属。…
偃月 [ yǎn yuè ]
(一)、横卧形的半弦月。(二)、泛称半月形。(三)、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四)、营阵名。(五)、指唐…
祥祭 [ xiáng jì ]
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
郑琴 [ zhèng qín ]
《列子·汤问》载: 郑国 乐师 师文 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
大洪山 [ dà hóng shān ]
(一)、千米。同名主峰,海拔。(二)、米。风景优美,林木苍翠。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岩、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七…
班指 [ bān zhǐ ]
原是一种射箭用具,套在右手大指上,用以勾弦。后成为一种装饰品,多用玉或象牙制成。清 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上…
法数 [ fǎ shù ]
(一)、法度术数。(二)、佛教指按数字对教义的分类,如三界、四谛、五蕴、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缘、五位七十五法等。也称…
十二月律 [ shí èr yuè lǜ ]
即十二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初学记》卷十五引《乐纬》曰:“六律:黄鐘(十一月)、…
周朝 [ zhōu cháo ]
朝代名。(公元前1122~256)周武王翦商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共历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镐京,自武王传至幽王宠褒姒亡国…
【词语拼音】èr shí wǔ xián
【词语解释】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唐钱起《归雁》诗:“二十五絃弹夜月,不胜清怨郤飞来。”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