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马 [ pán mǎ ]
指跨马盘旋驰骋。《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语林》:“殷公 北征,朝士出送之,军容甚盛,仪止可观;陈説经略攻取…
黑闇 [ hēi àn ]
(一)、仙女名。据《大般涅槃经》卷十一载;有姊妹二人,姊美,为功德天,能使人增益财宝;妹丑,为黑闇,能使人耗损财富。…
房山石经 [ fáng shān shí jīng ]
房山石刻经书。在北京市房山县大房山中。明沉德符《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大房山,在京师房山县境内,俗名小西天是…
双林 [ shuāng lín ]
(一)、指 释迦牟尼 涅槃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周祖谟 校释:“佛在…
七宝庄严 [ qī bǎo zhuāng yán ]
形容佛教建筑富丽堂皇,气象尊严。《无量寿经》卷上:“又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涅槃经》卷中:“…
长蔬 [ cháng shū ]
长期食蔬菜,不吃荤腥。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年至七岁,自然持斋。家中请僧行道,闻读《大涅槃经》…
一箧四蛇 [ yī qiè sì shé ]
以一只箱箧容纳四条蛇,比喻人体系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大般涅槃经 1卷二十三:‘观身如箧,地、水、火、风如四…
矜高 [ jīn gāo ]
高傲自大。《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 杨仪 不假借 延 , 延 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北…
开剖 [ kāi pōu ]
破裂;分开。《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七》:“王顶上生一肉皰……足满十月,皰即开剖。” 明 高攀龙 《答钱启新书》之一:“…
秘密藏 [ mì mì cáng ]
(1).佛教语。谓奥秘而不可思议的境界。《大涅槃经·纯陀品》:“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我诸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祕密藏中。…
法供 [ fǎ gōng ]
佛教语。谓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养。《魏书·释老志》:“ 承明 元年八月, 高祖 於 永寧寺 ,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
蛟子 [ jiāo zǐ ]
蛟的后代。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十:“ 长沙 有人,忘其姓名。家住江边,有女子渚次澣衣,觉身中有异,后不以为患,…
铭篆 [ míng zhuàn ]
(1).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铭篆著乎壶鑑。”(2).比喻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凤凰磐涅 [ fèng huáng pán niè ]
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
真我 [ zhēn wǒ ]
佛教语。涅槃四德之一。亦称“ 大我 ”,与“妄我”相对,谓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俱舍论·破执我品》:“故佛説正法…
三摩鉢提 [ sān mó bō tí ]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钵”。宋苏轼《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
牲腯 [ shēng tú ]
(一)、供祭祀用的猪。语本《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牛羊曰肥,豕曰腯。”宋 陆游…
土门 [ tǔ mén ]
东突厥 第一代可汗名 土门。也写作 吐门。意为“万夫长”。《周书·异域传下·突厥》:“突厥 者,盖 匈奴 之别种,姓…
大悲 [ dà bēi ]
(1).极悲哀。《吕氏春秋·明理》:“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2).佛教语。救人苦难之心,谓…
治步 [ zhì bù ]
谓修整仪态,行步中规矩。《资治通鉴·汉冲帝永嘉元年》:“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
大雄 [ dà xióng ]
(1).梵文Mahavīra(摩诃毗罗)的意译。原为古 印度 耆那教对其教主的尊称。佛教亦用为 释迦牟尼 的尊号。《…
顶生王 [ dǐng shēng wáng ]
佛教传说有 善住王,登王位八万四千岁时,头顶生一肉疱,不以为患,满十月,疱即开剖生一童子,其形端正奇异,父王欢喜,因…
二翼 [ èr yì ]
(1).军队的左、右两部。《南史·宋纪上》:“大军分车四千两为二翼,方轨徐行。”(2).佛教语。喻相资为用的两个方面…
写瓶 [ xiě píng ]
佛教语。谓传法无遗漏,如水之从此瓶泻于他瓶。语出《大般涅槃经》卷四十:“我所説十一部经,一经於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
善法堂 [ shàn fǎ táng ]
佛教语。 帝释天 讲堂名。在 须弥山 顶 喜见城 外之西南角。《涅槃经·圣行品二》:“復见白色犹如白云,復问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