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黄糜 [ chōng huáng mí ]
基本意义是比喻祸福莫测。
炊沙作糜 [ chuī shā zuò mí ]
炊沙作糜 同“ 炊沙作饭 ”。 宋 黄庭坚 《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鏤冰文字费工巧。”
高舂 [ gāo chōng ]
日影西斜近黄昏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至于 连石 ,是谓下舂。” 高诱 注:“高舂,…
村舂 [ cūn chōng ]
指乡村中舂米的碓声。 唐 杜甫 《村夜》诗:“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唐 李商隐 《归墅》诗:“渠浊村舂急,旗高…
小米面 [ xiǎo mǐ miàn ]
(一)、小米磨成的面。(二)、〈方〉糜子、黄豆、白玉米合起来磨成的面。
十五时 [ shí wǔ shí ]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
惨忉 [ cǎn dāo ]
惨痛。 元 黄溍 《览元次山<舂陵行>有感近事追和其韵以寓鄙怀》:“仍闻恣鞭箠,惨忉伤肤皮。”
蟿螽 [ jì zhōng ]
虫名。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后翅大,飞时札札发声。后肢的腿节和胫节颇长,善跳跃。捕执其后肢,欲跃不得,遂作舂米之状,故…
小米面,小米面儿 [ xiǎo mǐ miàn, xiǎo mǐ miàn r ]
◎ 小米面,小米面儿 xiǎomǐmiàn,xiǎomǐmiànr(1) [millet…
炒米 [ chǎo mǐ ]
(一)、干炒过的或煮熟晾干后再炒的米。(二)、蒙古族人民的日常食物,用煮熟后再炒的糜子米拌牛奶或黄油做成。
调糜量水 [ diào mí liáng shuǐ ]
调粥端水。谓侍奉。清黄景仁《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
雍父 [ yōng fù ]
传说中 黄帝 的臣僚,杵臼的发明者。 雷学淇 校辑《世本》:“ 雍父 作臼杵,舂也。” 宋衷 注:“ 雍父 , 黄帝…
仓浪 [ cāng làng ]
青绿色。仓,通“ 苍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东门行》:“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 三国 魏 曹丕 …
喉蛾 [ hóu é ]
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象蚕蛾,故称。《老残游记…
赤眉 [ chì méi ]
亦作“ 赤糜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
自斟 [ zì zhēn ]
(一)、酌酒自饮。晋 陶潜《和郭主簿》之一:“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宋 刘克庄《还黄镛诗卷》诗:“暮年谁可谈兹事…
五麾 [ wǔ huī ]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
漂杵 [ piāo chǔ ]
浮起舂杵。形容恶战流血之多。《书·武成》:“会于 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孔颖达 疏:…
倒仓法 [ dǎo cāng fǎ ]
旧医家治肠胃宿滞之法也,此法出朱丹溪方。法于夏月三伏中,取肥嫩黄牛肉四蹄,各重七八斤,切片入沙锅煮糜烂,绞汁去滓,以…
玉杵 [ yù chǔ ]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称。 宋 陆游 《玉京行》:“炉开沐浴时日良,清夜玉杵闻琳房。” 元 耶律楚材 《…
流匙 [ liú chí ]
古代舀食物的器具。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六:“田家当…
清欢 [ qīng huān ]
清雅恬适之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 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
慊慊 [ qiè qiè ]
(一)、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后汉书·五行志一》:“石上慊慊舂黄粱者,言 永乐 虽积金钱,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
讫功 [ qì gōng ]
亦作“讫工”。完工;竣事。唐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 愈 曰:‘子其为我记之。’”宋 …
短章 [ duǎn zhāng ]
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