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 fān yì guān ]
专司翻译的官员。《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中英天津条约五十六款》:“第七款:领事官署领事官与道臺同品,副领事官署副领事及…
官典 [ guān diǎn ]
(1).指低级官吏。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今计此用钱已多,其餘官典及巡察手力所由等粮课,仍不在此数。通…
不官 [ bù guān ]
(一)、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二)、不任以官职。《…
呈试 [ chéng shì ]
(一)、举荐考试。(二)、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迓鼓 [ yà gǔ ]
(一)、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二)、指俚俗的曲调。
除移 [ chú yí ]
调动官职。《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及 谅祚 攻扰 涇原,帝遂督中书,以边事将兴,军须未备,三司当早择人。琦…
奏参 [ zòu cān ]
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但有不守官箴,不惜民瘼的,一并准他一体奏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尚书令 [ shàng shū lìng ]
职官名。秦置,汉沿袭,隶属少府,掌奏章文书。魏、晋后,地位日高,至唐代为尚书省的长官,负责宰相的职务。至宋,名位益高…
审覆 [ shěn fù ]
审查;审察。 宋 范镇 《东斋记事·钱若水》:“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实。” 宋 岳飞 《奏襄阳府路差补职…
秉笔太监 [ bǐng bǐ tài jiàn ]
明代皇帝谕旨或批发奏章,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称之为“秉笔太监”。清昭槤《啸亭续录·批本处》:“国初鑑明季秉笔太监专擅…
望燎 [ wàng liáo ]
望祭与燎祭。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上诣饮福位,受爵,饮福酒。礼直官喝‘赐胙’,次‘送神’,次‘望燎’,讫…
白简 [ bái jiǎn ]
(一)、古时弹劾官员的奏章。(二)、犹玉简。道教祭告神祇的文书。(三)、白色裙。简,通“襇”。
四参 [ sì cān ]
指朝廷四参官。《宋史·礼志十九》:“乾道 二年九月,閤门奏:垂拱殿 四参,皇帝坐,先读奏目。”原注:“四参官谓宰执、…
选曹 [ xuǎn cáo ]
官名。主铨选官吏事。
吹吹打打 [ chuī chuī dǎ dǎ ]
原指乐器合奏,借指对事渲染、夸耀,以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寄禄官 [ jì lù guān ]
官阶名。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
官闲 [ guān xián ]
(一)、见“官閒”。(二)、亦作“官闲”。官事清闲。
四饭 [ sì fàn ]
(一)、古代天子每天的四餐。(二)、天子进食时奏乐的乐官名。(三)、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奉牋 [ fèng jiān ]
上书给长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牋。」
鸣笳 [ míng jiā ]
(一)、笳笛。古管乐器名。(二)、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繁凑 [ fán còu ]
(一)、亦作“繁凑”。亦作“繁奏”。谓众多事物汇聚在一处。(二)、见“繁凑”。
秘书丞 [ mì shū chéng ]
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通典·职官八》:“丞,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
灶公 [ zào gōng ]
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
先行后闻 [ xiān xíng hòu wén ]
先行后闻(先行後聞) 犹先斩后奏。《后汉书·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姦轨,先行后闻。” 李贤 注:“…
印画 [ yìn huà ]
谓帝王在诏令或奏章上用印画可。犹今言批准。《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已印画,枢密使 张居翰 覆视。”胡三省 …
【词语拼音】zòu shì guān
【词语解释】(一)、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李德裕 奏:镇州 奏事官 高迪 密陈意见二事。”胡三省 注:“方镇遣牙职入奏事,因谓之奏事官。”
(二)、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再生缘》第七一回:“早有奏事官双手接捧本章,呈於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