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三昧 [ huá yán sān mèi ]
佛华严三昧之略称。
雨天三昧 [ yǔ tiān sān mèi ]
世尊将说《法华经》入三昧之时,天雨四种之花。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及《佛说阿弥陀经》。后用以称自然现象的变幻。宋陶…
法顺 [ fǎ shùn ]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人。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又称魏禅师)修习禅法。并在庆州…
三摩地 [ sān mó dì ]
三昧。《楞严经》卷六:“彼佛教我,从闻思脩,入三摩地。”宋 向子諲《南歌子·韩公圭近有提举广东市舶之命因赋是词》:“…
朴士 [ pǔ shì ]
务实的官员。 章炳麟 《东三省政要序》:“草昧之地,得一计簿,效十百於法书;得一朴士,效十百於华吏。”
洪荒 [ hóng huāng ]
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详观记牒,洪荒莫传。——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远及洪荒。&md…
佛驮跋陀罗 [ fó tuó bá tuó luó ]
?Buddhabhadra之音译。南朝宋高僧,天竺国人。晋义熙中,姚秦随沙门智俨至长安后,渡江入庐山,与慧远交,为庐…
三佛土 [ sān fó tǔ ]
三佛土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
华严 [ huá yán ]
(一)、《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二)、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释迦牟尼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
三普 [ sān pǔ ]
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
华严经 [ huá yán jīng ]
书名。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由一些小部经,逐渐发展成的大部经典。汉译本有三:一、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六十卷本。二…
终教 [ zhōng jiào ]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将阐释众生皆可成佛的如来藏系经典,如《楞伽经》等,判归为五教中的第三类,谓之「终教」。《华…
伏从 [ fú cóng ]
服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自称 徐偃王 , 江 淮 诸侯皆伏从,伏从者三十六国。”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
三摩鉢提 [ sān mó bō tí ]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钵”。宋苏轼《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
白黑众 [ bái hēi zhòng ]
佛教语。谓世俗之人与僧徒。唐 白居易《传法堂碑》:“师行禪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众殆百千万亿。”唐 白居易《<华严经>…
闇昧 [ àn mèi ]
(一)、昏暗不明。《楚辞·王逸<九思·守志>》:“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天兮祲氛。”原注:“日月无光,云雾之所蔽。”宋 …
九会 [ jiǔ huì ]
(一)、多次会盟。(二)、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三)、九次交遇。
贫厨 [ pín chú ]
贫家的厨灶。宋 王禹偁《和朱严留别》:“贫厨兼味少,市醖数杯酸。”明 袁宏道《学斋留梅子马》诗:“贫厨非大祭,未有肉…
作白 [ zuò bái ]
佛─忏悔、羯磨。《楞严经注》:「梵言羯磨,华言作白,言受戒三番,每月自白其所犯,作白者另其自白也。」
宣译 [ xuān yì ]
宣讲并翻译。《隋书·经籍志四》:“ 义熙 中,沙门 支法领 ,从 于闐国 得《华严经》三万六千偈,至 金陵 宣译。”
世界四持 [ shì jiè sì chí ]
拼音:shì jiè sì chí 解释: [出华严经疏] …
八觉 [ bā jué ]
佛教语。八种恶觉。觉犹言念。一、欲觉,二、瞋觉,三、恼觉,四、亲见里觉,五、国土觉,六、不死觉,七、族姓觉,八、轻侮…
法藏 [ fǎ cáng ]
(1).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无量寿经》卷上:“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无量寿经》卷上:“行权方便…
普门 [ pǔ mén ]
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十二:“所言普门者…
智顗 [ zhì yǐ ]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