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提 [ shēng tí ]
中医治疗因中气下陷而出现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的一种方法。
氧化钠 [ yǎng huà nà ]
钠在摄氏一百八十度下加热所得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而生成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碳酸钠。可用作脱水剂、聚合剂和…
鞭杆溜子 [ biān gǎn liū zǐ ]
方言。雨天屋檐下接水槽中倾泻而下的水流。峻青《老水牛爷爷》:“大雨就像鞭杆溜子似的哗哗地直往下泼。”
危溜 [ wēi liū ]
(1).从高处泻下的水流。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江 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叠小山数寸……蓄水作小瀑布…
二氧化硫 [ èr yǎng huà liú ]
又称“亚硫酸酐”。化学式so2。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易被氧化成三氧化硫。工业…
浍浚 [ huì jùn ]
犹冲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水皆从崖坡泻下,而不见有澮濬之跡。”
氧化亚铜 [ yǎng huà yà tóng ]
化学式cu2o。红色晶体。有毒。溶于盐酸、氨水等。能被潮湿空气氧化为氧化铜。由铜盐加酒石酸钾钠在还原剂作用下制得。…
逆走旁射 [ nì zǒu páng shè ]
流水回旋迸射貌。宋曾巩《道山亭记》:“水皆自高泻下……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
试剂空白 [ shì jì kòng bái ]
如果只有显色剂有颜色时,它在测定波长下对光有吸收,而其他均没有吸收或很小时,可按照与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只是不加样品…
浍濬 [ huì jùn ]
犹冲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水皆从崖坡泻下,而不见有澮濬之跡。”
上剂 [ shàng jì ]
周代乡师,由上等役法集民。《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清、孙诒让《周礼正义》:「惠士奇云:『六乡役民…
血管造影 [ xuè guǎn zào yǐng ]
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所显示的…
泻盆 [ xiè pén ]
大雨倾盆。 宋 苏轼 《自磻溪将往阳平息于麻田青翠寺之下院翠麓亭》诗:“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 宋 苏辙 《次韵…
神芎汤 [ shén xiōng tāng ]
中药剂,主治遗精经久,肾虚下陷,玉门不闭,不时漏精。
溶解度 [ róng jiě dù ]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通常以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来表示。
佐金丸 [ zuǒ jīn wán ]
又作左金丸。《中国医学大辞典》:「朱丹溪方。功用:治肝火燥盛,左胁作痛,吞酸呕吐,筋疝痞结,一切肝火之症,并治霍乱转…
退课 [ tuì kè ]
下课。 钱锺书 《围城》六:“有一次,简直像挨饿几天的人服了泻药,话要挤也挤不出,只好早退课一刻钟。”
冻干 [ dòng gān ]
在高真空下以冻结状态干燥,为此水或其他冻干溶剂快速升华,剩下多孔固体。
下法 [ xià fǎ ]
(一)、中医治法。八法之一。是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积聚的治…
干冰 [ gān bīng ]
固态的二氧化碳,白色,半透明,外观像冰。在常温常压下不经液化直接变成气体,产生低温。用作冷冻剂、灭火剂,也用于人工降…
沥青漆 [ lì qīng qī ]
以沥青为主要成分的油溶性黑漆。由沥青溶解于溶剂油及苯类溶剂并加适量催干剂而成。具有较强的耐水性、耐化学性和绝缘性。常…
媒染 [ méi rǎn ]
(一)、使某物(如织物)置诸媒染剂或类似化学品的作用下或以媒染剂或类似化学品处理某物。(二)、以化学品处理某物(一种…
注泄 [ zhù xiè ]
(1).泄泻,下泻。《素问·至真要大论》:“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2).倾泻。指把力量、…
舌下含服 [ shé xià hán fú ]
舌下含服,指使药剂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完成吸收过程的一种给药方式。
脱水 [ tuō shuǐ ]
物质失去水分病名。人体中的液体大量减少,常在严重的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出血等情况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