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理想 [ xiào dào yǔ lǐ xiǎng ]
十字街头 [ shí zì jiē tóu ]
原指道路交叉,行人甚多的闹市。借指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每每与理想中的“象牙之塔”相对而言
德治 [ dé zhì ]
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指通过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社…
儒家 [ rú jiā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崇奉孔子,因孔子曾做过为贵族相礼司仪的儒而得名。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
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
教育伦理学 [ jiāo yù lún lǐ xué ]
教育伦理学是一门位于教育学与伦理学之间的科际理论(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也…
迴向 [ huí xiàng ]
一种佛教的修行法门。修行者完成任何善行时,思惟以此善行的功德,使其达成某一崇高的理想。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
叹蜡 [ tàn là ]
语出《礼记·礼运》:“昔者 仲尼 与於蜡賔,事毕,出游於观之上,喟然而嘆……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
谦益 [ qiān yì ]
(1).指谦虚。语本《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教頽俗变以来,士君子……谦益虚逊…
朋俦 [ péng chóu ]
朋辈;伴侣。《世说新语·品藻》“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南朝 梁 刘孝标 注:“谢 王 於理,相与为朋儔也。”唐 唐…
志贺直哉 [ zhì hè zhí zāi ]
日本小说家。东京帝国大学肄业。曾与武者小路实笃等创办《白桦》杂志,形成倡导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白桦派。擅长短篇小说,…
自余 [ zì yú ]
犹其馀;以外;此外。《晋书·孝友传序》:“自餘羣士,咸标懿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碑字所存惟此,…
朗拔 [ lǎng bá ]
颖悟超群。《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邵 年四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风度简旷,器识朗拔。”《世说新语…
叶子芷 [ yè zi zhǐ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离骚中作者常…
顺理 [ shùn lǐ ]
(一)、遵循道理。《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xiǎo zhī yǐ lǐ, dòng zhī yǐ qíng ]
动之以情 拼 音 dòng zhī yǐ qíng 释 义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出 处…
遗道 [ yí dào ]
(1).指前人留传下来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治理方法等。《史记·周本纪》:“ 公季 脩 古公 遗道,篤於行义,诸侯顺…
一理 [ yī lǐ ]
(一)、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
正正堂堂 [ zhèng zhèng táng táng ]
正正堂堂 形容正大光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便説道:‘言之有理。’” 清 陈…
欣赏教学法 [ xīn shǎng jiāo xué fǎ ]
欣赏教学是一种偏重情意的教学,学习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实施人格教育、感情陶冶以改变学生行为与学生气…
离经畔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离经畔道(離經畔道) (1).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
人文主义之教育 [ rén wén zhǔ yì zhī jiāo yù ]
人文主义(Humanism)重视纯粹之人性,将人自身所具有之理性,自外来之束缚压迫求得解放,而主张以完全自发之活动,…
实践理性 [ shí jiàn lǐ xìng ]
实践理性系对理论理性而言;理论理性指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实践理性则指理性的实践能力。此处的「实践」并非是社会实践,…
造化主 [ zào huà zhǔ ]
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中国 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
司马承祯 [ sī mǎ chéng zhēn ]
司马承祯(647~735)为唐代道士、道教学者、书画家。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