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 [ sān zhǐ ]
(1).指三足乌。 晋 左思 《魏都赋》:“莫黑匪乌,三趾而来仪;莫赤匪狐,九尾而自扰。”《隋书·音乐志上》:“三趾…
一年三秀 [ yī nián sān xiù ]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文选·张衡<思玄赋>》:“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李善注:“《楚辞》…
兰亭帖 [ lán tíng tiē ]
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东晋 王羲之 书。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羲之 和 谢安、孙绰 等…
会正 [ huì zhèng ]
(一)、指会谈纳贡的事情。《左传·文公四年》:“曹伯 如 晋 会正。”杜预 注:“会受贡赋之政也。”(二)、会长。曹…
铜街 [ tóng jiē ]
洛阳 铜驼街 的省称。借指闹市。南朝 梁 沉约《丽人赋》:“狭斜才女,铜街 丽人。”唐 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
螺江 [ luó jiāng ]
水名。也称 螺女江。在 福建省 福州市 西北。宋 葛长庚《寄三山彭鹤林》:“瞻彼 鹤林,在彼 长乐 嵩山 之上,螺江…
白琯 [ bái guǎn ]
白色的玉管。《大戴礼记·少闲》:“昔 虞 舜 以天德嗣 尧,布功散德,制礼朔方,幽都来服,南抚 交趾,出入日月,莫不…
十二巫峰 [ shí èr wū fēng ]
即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战国时楚人宋玉作《高唐赋》,说楚怀王游云梦中的高唐之台,曾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后…
白管 [ bái guǎn ]
白色的玉管。《大戴礼记·少闲》:“昔 虞 舜 以天德嗣 尧,布功散德,制礼朔方,幽都来服,南抚 交趾,出入日月,莫不…
青秋 [ qīng qiū ]
喻指雉尾间的青色羽毛。《文选·潘岳<射雉赋>》:“青鞦莎靡,丹臆兰綷。” 徐爰 注:“鞦,夹尾间也……言雉尾间青毛如…
忘味 [ wàng wèi ]
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汉 班固《幽通…
月幌 [ yuè huǎng ]
月光照耀的帷薄。语本 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暉。”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
潜深 [ qián shēn ]
亦作“潜深”。1.深刻。《韩诗外传》卷二:“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虑潜深,则一之以易谅。”(2).幽深隐蔽。《后…
玉塞 [ yù sāi ]
玉门关 的别称。《晋书·秃发傉檀载记论》:“控弦 玉塞,跃马 金山。”南朝 宋 谢庄《舞马赋》:“辞水空而 南傃,去…
西周 [ xī zhōu ]
(1).朝代名。 周 自 武王 至 幽王 都 镐京 , 平王 迁都 洛邑 ,以 镐京 在 洛邑 之西,故称 幽王 以…
侵地 [ qīn dì ]
侵夺的土地。《国语·齐语》:“审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 韦昭 注:“侵地, 齐 侵取邻国之地。”…
阴壑 [ yīn hè ]
幽深的山谷,背阳的山谷。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池山赋》:“阳崖夺景,阴壑生风。” 宋 陆游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
抚集 [ fǔ jí ]
安抚聚集。《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今 操 远在 河北,新破诸 袁,抚集 幽 冀,未暇东顾。”《晋书·刘宣载记》:…
鸟啭 [ niǎo zhuàn ]
鸟婉转地鸣叫。 南朝 陈 沉炯 《六甲诗》:“庚庚闻鸟囀,肃肃望鳧征。” 南朝 陈后主 《上巳玄圃宣猷嘉辰禊酌各赋六…
颐志 [ yí zhì ]
犹养志。 汉 班固 《幽通赋》:“ 纪 ( 纪信 )焚躬以卫上兮,皓(四皓)颐志而弗倾。” 南朝 陈 张正见 《应龙…
雕虫末技 [ diāo chóng mò jì ]
雕虫末技(雕蟲末技) 亦作“ 雕虫末伎 ”。犹言雕虫小技。 明 唐顺之 《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
雄拔 [ xióng bá ]
雄伟挺拔。 宋 苏轼 《书金山寺壁》诗:“诗翁气雄拔,禪老语清软。”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然而气韵雄拔,疎…
重基 [ zhòng jī ]
犹高山。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之二:“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采灵芝。”《文选·嵇康<琴赋>》:“涉兰圃,登重…
庆泽 [ qìng zé ]
指皇帝的恩泽。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又念八州之内,九赋用殷,庆泽旁流,所宜霑贷。”《宋史·乐志十五》:“…
荀况 [ xún kuàng ]
人名。(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官的祭酒,后适楚为兰陵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