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改 [ jiào gǎi ]
校对并改正错误。
刊误 [ kān wù ]
校正文字的差误。
核红 [ hé hóng ]
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是指检查核红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
正式组织 [ zhèng shì zǔ zhī ]
正式组织是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式,与其他社会组织(如家庭)最大的不同是:具有明确的外在追求目标,有正式的权威型态,…
缮印 [ shàn yìn ]
把校对并修正好的校样,通过油印机,或印刷机或打印机印制成规范的正式的文件。
较正 [ jiào zhèng ]
校正(别人的说话);辩驳。
调律 [ diào lǜ ]
校正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末校 [ mò xiào ]
(1).即清样。最后一次校正付印的校样。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但如要我做序,只要排印的末校寄给我看就好…
刊校 [ kān xiào ]
修改校正。《旧唐书·褚无量传》:“ 无量 以内库旧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也。…
察书 [ chá shū ]
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
雠刊 [ chóu kān ]
亦作“讐刊”。谓校对刊正文字。
清本 [ qīng běn ]
指校正誊写或付印的文稿本。
学校组织 [ xué xiào zǔ zhī ]
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说,学校是一种正式的组织。学校组织乃是人们为达成学习教育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体,由学校成员(如:…
对同 [ duì tóng ]
旧时公文用语。谓校对及纠正讹误,使副本与正本文字相同。
较勘 [ jiào kān ]
考校核对,以审定原文的正误真伪。
萭蒌 [ yǔ lóu ]
古代校正直角的一种工具,即今之曲尺。
校讎 [ jiào chóu ]
校对书籍,以正误谬。汉.刘向〈管子书录〉:「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也作「校勘」。
推广教育 [ tuī guǎng jiào yù ]
一种社会教育。将教育工作推广于学校之外,使其功效普及于一般民众。如正式学校中附设补习夜校,举行通俗演讲,开放学校图书…
在读 [ zài dú ]
正在学校或科研机关学习:在读硕士研究生。
参订 [ cān dìng ]
参校订正:这部书由张先生编次,王先生参订。
校音器 [ xiào yīn qì ]
校正音高或给予标准音高的工具,种类甚多。
兴教寺 [ xīng jiào sì ]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杜曲镇 南 少陵原 上,寺内有 唐 高僧 玄奘 葬塔。塔高五层,作正方形,底层有 玄奘 塑像。
奇偶校验 [ qí ǒu xiào yàn ]
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的数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采用奇数的称为奇…
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 fǎ guó guó lì xíng zhèng xué xiào ]
法国培养高级文官的学校。1945年创建于巴黎。招收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行政部门服务五年以上的文官。学制为三年…
修武校尉 [ xiū wǔ xiào wèi ]
官名。金、元皆置之,为武散官。清以修武校尉为武职正九品封阶,修武佐校尉为从九品封阶。《元史·百官志》:「武散官三十四…